“侨”通新丝路 “渝”见新机遇——写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开幕之际

发布时间:2025-07-17
2025-07-1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七月的山城,活力迸发。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迈入新十年的关键节点,由中国侨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在山城盛大启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2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与国际合作新平台。

“侨”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在中国侨联的积极推动下,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落地重庆。

大会以“侨聚新丝路 携手向未来”为主题,将“稳外资”“稳外贸”作为重要内容,聚焦国内国际市场资源,联动举办“万品出海”“侨助投资”“侨连民心”“侨青共创”等经贸、文化、创新创业专场活动,精心设置涵盖各个领域的参访路线。

这不仅仅是一场汇聚五洲侨智、侨资、侨力的国际盛会,更是重庆深度服务国家大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朝着“成为侨商朋友们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创新发展的理想之城”这一目标,重庆再启程。

全球侨界聚山城,共筑合作新平台

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为什么在重庆举行?为什么是现在?答案,就写在重庆服务国家大局、联通世界的实践中。

为整合侨界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2019年,重庆打造并持续升级“一带一路”侨商组织年会,2024年迭代为“一带一路”侨商合作发展大会。五届大会累计促成项目签约超1200亿元,在凝聚侨商力量、服务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依托这一坚实基础,全新打造的“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主办层级更高、嘉宾分量更重、资源网络更聚集,必将进一步强化川渝地区开放优势,成为广大侨胞深度参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主载体和主平台,正如此次大会的核心使命——为海内外6000多万名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一个常态化、高规格的交流合作平台。

可以预见,本次大会必将成为务实合作的“强磁场”——连接海内外两个市场,精准匹配需求,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共建国家资源“引进来”;成为情感交融的“连心桥”——促进文明互鉴,深化民心相通;成为助力重庆发展的“新引擎”——汇聚全球资源,赋能内陆开放。

全球侨界的热情回应,印证了平台的巨大吸引力。

跨越山海,只为赴“渝”之约:来自1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侨界精英奔赴重庆。他们中,有纵横商海的侨企巨头,如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董事长郭孔丰、玖龙纸业公司董事长张茵、泰国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谢毅等;有引领前沿科技的精英,如参与“一带一路”新能源项目的马来西亚华商、马来西亚亿利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添泉;有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如曾组织“亲情中华”慰侨演出的菲华联谊总会理事长蔡明丰;有凝聚侨心的社团负责人,如新西兰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陈水珍、柬埔寨华人理事总会常务副会长方灿成……

这份覆盖“政产学研金文”的名单,诉说着全球侨胞对参与新丝路建设、共享重庆机遇的强烈信心与热切期盼。

阿联酋迪拜龙城总商会会长金国中的话,代表了众多与会者的心声:“重庆的开放活力和为侨服务的诚意,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可能,这次大会就是深化合作的最佳契机。”

侨商兴业新热土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中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

凭借独特的战略地位、雄厚的产业实力和日益畅通的开放通道,重庆正成为吸引全球侨商投资兴业的“强磁场”和侨务资源的聚集地。

选择重庆,侨商们看中的是这片热土蕴藏的无限潜能。

重庆是枢纽之城,无缝衔接铁海空。它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两大贸易通道在此实现“无缝衔接”,具有辐射带动内陆开放的优良条件,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重庆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铁海联运+国际班列”双轮驱动格局,正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促经贸、以经贸兴产业,打造内陆开放“主战场”,海内外侨商可以与重庆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契合。

重庆是开放之城,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它是中国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吸引全球要素资源提供了坚实基础。2024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7154.2亿元,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263.8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有32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

重庆是产业之城,创新动能澎湃奔涌。它拥有39个工业大类,制造业体系完备,正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集成电路、智能装备、软件信息、生物制造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吸引着海外侨商的关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不仅为广大华侨华人提供了专业化、场景化的产业基础,更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开放的国际合作网络,确保大会成果的高效转化。

重庆是服务之城,“双向奔赴”硕果累累。创新建立涉侨权益保护机制,市检察院联合市侨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涉侨检察工作意见,提出19项护侨惠侨措施,精准服务侨企需求,近年来累计帮助侨企侨胞协调解决诉求困难上百起。

这些都为侨商投资兴业提供了优渥土壤,“侨建新重庆”已成为侨胞深度参与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案例为证:侨资企业益海嘉里在重庆布局粮油加工基地,看中的正是重庆辐射广阔西部市场的能力和良好的产业配套;玖龙纸业在重庆的生产基地,已经成长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环保造纸基地;正大集团在重庆布局生猪全产业链和蛋鸡产业链,推动重庆生猪产业优化升级……

数据说话:2万余名侨界科技人才分布在长安、阿维塔、赛力斯等知名企业以及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高校,8名侨界人才获得中国侨联侨界贡献奖;近两年,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专场活动创业中华—世界名校“侨”重庆活动累计签约项目20余个,吸引侨界院士10余名、侨界人才200余名来渝参加活动……

以“侨”为桥,共赴新程

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的启幕,是一个崭新起点。

它深刻彰显了华侨华人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他们是融通中外的天然桥梁,是民心相通的友好使者。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的“侨”动力。

面向未来,重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发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将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侨商在渝投资兴业更安心、更舒心、更成功。

机制更完善——建立健全服务侨商的长效机制,对他们投资兴业中遇到的困难“接诉即办”,依法维护侨商合法权益。

服务更精准——创新推出的“双需求清单”机制,系统收集重庆产业发展需求与侨胞投资意向,力促精准匹配、高效转化。

平台更坚实——重庆决心将“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打造成为全球侨胞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载体。

舞台更广阔——积极支持侨商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大显身手,为他们深度融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创造更好条件。

乘着此次大会的东风,重庆与全球华侨华人携手同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们期待,更多像新加坡智慧城市项目、马来西亚新能源电站这样的“侨智”成果,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重庆落地生根。

我们期待,更多侨资如活水般涌入重庆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共享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机遇。

我们期待,更多文化交流活动,让巴渝文化通过“侨”桥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重庆这扇窗口,看见一个开放、创新、包容的中国;让更多“侨爱心”温暖故事在山城延续,书写侨胞情系桑梓、回馈社会的动人篇章。

“侨”通天下,“渝”见未来。

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不仅是一场汇聚力量的盛会,更是一次擘画未来的启航。重庆,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正张开热情的双臂,与四海侨胞一道,以“侨”为桥,共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壮美新篇,携手迈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