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平
周孝华
王志杰
谭中平
唐家文
张家荣(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个5年新征程开局之年。
2024年12月30日举行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提出,川渝两地要围绕提升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共同打造国家区域发展“第四极”。
在此进程中,川渝两地应该如何加快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携手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两会期间,记者连线两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邱小雅
嘉宾:
重庆市人大代表、江津区区长 赵光平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 周孝华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志杰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谭中平
四川省人大代表、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唐家文
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四川谷雨律师事务所主任 张家荣
推动优势互补
共建产业集群
近年来,川渝两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策部署,锚定“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目标,聚焦产业发展做强项、建基地、强链条、聚要素,加快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王志杰介绍,5年来,川渝双方共同制定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共建35个产业合作园区,两地汽车产量累计1257万辆,年均增速7.2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237.8万辆,年均增速70.5%;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提速建设,成都、重庆入选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11%,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接入56个二级节点3.85万个企业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375.8亿;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王志杰表示,新的一年,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将通过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完善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扩链协作机制、高质量打造产业合作平台和创新应用场景,以“唱好‘双城记’、打造国家区域发展‘第四极’”为目标,以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深入实施“健全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体制机制”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推动两地先进制造业合作走实走深。
唐家文提出,要健全推进机制,高位谋划推动,尤其是川渝毗邻市区(县)要建立定期对接机制,研究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进政策性创新,推动川渝产业协同发展;要推动优势互补,共建产业集群。比如,发挥四川动力电池、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优势,强化川渝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挥四川软件、重庆笔电产业优势,推动川渝软件、硬件优势互补,共建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并在广安等川渝毗邻地区开展试点,打造“双圈”典范。
赵光平表示,2025年,江津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锚定“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目标,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奋斗目标,按照“立足存量抓特色、围绕特色抓增量”的思路,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优势互补,共建产业集群。一方面,纵深推进“五大倍增”行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迭代升级存量企业,做大做强3大主导产业和3大支柱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前沿新材料、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高端摩托车、可穿戴设备、节能环保等产业,大力发展山地丘陵农机、现代医药产业,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目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川渝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科创资源横向整合较弱,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与实力较小,产业带动和支撑作用较弱,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周孝华建议,加强与成渝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动,优先关注产业前沿技术和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动科创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企业发展。
实际上,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激发内生动力,川渝两地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以重庆为例,近年来,全市积极推动渝西地区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转型,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23-2024年,新培育智能工厂18个(累计43个),新培育数字化车间116个(累计361个),新创建绿色工厂68家,新创建绿色园区4家。围绕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推进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纳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鼓励渝西丘陵地区联合四川积极创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高校前沿交叉研究院和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推动川中、渝西丘陵地区先进制造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
唐家文介绍,广安作为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已有300余户企业与重庆高校院所、龙头链主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7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自重庆,9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重庆,广安市为重庆长安、赛力斯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配套的一二级供应商达77户。广安将进一步加强与重庆对接,推动四川六大优势产业和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广安耦合交融、协作共兴。
赵光平表示,今年,江津区将充分发挥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组团高校富集的优势,加快推动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全面促进校地合作,深化科技创新赋能,推进“双倍增”行动,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
遵循“共建、共享”原则
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经过多年的调研分析,周孝华提出,目前成渝金融大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能级不高、金融产业布局不合理,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区域总部较少。
周孝华建议,在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过程中,要重点发展成渝金融核心区,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辐射能力、资产定价能力;进一步拓展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金融产品互认、货币结算储存兑换等跨境金融服务,提升成渝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加强高水平金融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与稳定,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国际金融服务能力。
“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两地共同肩负的重大使命。”在张家荣看来,两地要遵循“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用跨国界、跨周期的战略思维,来谋划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如何发展。
张家荣建议,未来在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过程中,要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高地。同时,还要打造和贸易相匹配的贸易结算中心,建立跨境数字金融服务中心。
近年来,司法服务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谭中平介绍,2022年,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金融案件的专门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挂牌成立。截至目前,该法院已累计审结案件24247件,结案标的额530亿余元。2023年12月18日,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在重庆市渝中、江北、南岸三个区正式揭牌,进一步丰富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内容。
谭中平表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以成渝金融法院为重要支点,深化川渝金融司法协作机制,推动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司法规则统一和诉讼服务同城效应,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