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国际消费目的地

共建统一大市场 互访游客超1亿人次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01-20 16:36
发布时间:2025-01-20 16:3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月16日,丰都县南天湖国际滑雪场,雪道上满是体验滑雪运动的游客。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渝中区洪崖洞景区,游客在千厮门大桥上打卡美丽风景。(资料图片)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1月19日,正愁春节去哪里耍的市民刘欣悦,无意间刷到一则“川墩墩”的旅行Vlog(视频日志),“宽洪大量”“点石成金”“资足常乐”等字眼引起了她的浓厚兴趣。

她随即在多家OTA平台(在线旅行社)上检索,发现川渝双城游产品琳琅满目,“三峡+大熊猫”“乐山大佛+大足石刻”“三星堆+钓鱼城”等各类线路组合多达数百条,行程涵盖2日游至8日游,不少高铁游线路产品已“一票难求”。

“截至目前的预订数据,川渝双双跻身今年春节‘00后热衷目的地’‘亲子游热门目的地’等榜单的全国前十,堪称国内最热门的区域旅游目的地之一。”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张大伟表示。

“川渝CP”为何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吸引力,未来如何持续推动发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春节假期,川渝两地成全国热门文旅目的地

“从黄龙九寨沟的绝美风光,到南川金佛山的雄奇险峻;从丹巴甲居藏寨的民族风情,到彭水蚩尤九黎城的历史沉淀;从乐山大佛的微笑到大足石刻的静谧,一佛一石,诉说着穿越千年之美;从三星堆的神秘符号到钓鱼城的坚固城墙,古老文明跨时空握手……”记者查阅发现,这则“川墩墩”的旅行Vlog已火遍网络,成为“刷屏之作”。

“这还不是川渝美景的全貌,川渝两地从来不缺乏浪漫情怀,‘诗’与‘远方’,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魅力。”张大伟说。

钩沉中国文学史,李白先后两次登临峨眉山,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千古绝唱;杜甫在游历武侯祠后,作出著名七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定居草堂后,他又写下五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重庆著名作家蓝锡麟曾吟诵:《候人歌》引吭南音,楚臣赋惊艳高唐,“巫山高”唱响铙歌,竹枝词妙曼峡江。诗城葳蕤,李白杜甫双星同耀,彩云辞流丽千古,夔州诗擅绝八荒……

时至今日,“大三峡”“大都市”“大熊猫”“大蜀道”等世界级文旅品牌,对全球游客有着浓厚吸引力。在携程集团一份对海外用户“最热衷的中国热门目的地”调查中,四川、重庆双双上榜了“TOP10”。

今年春节,在多家OTA平台的预订数据中,川渝两地的数据持续上涨。目前,在携程平台上,四川、重庆均位居“00后热衷目的地”“亲子游热门目的地”等榜单的全国前十;在飞猪、同程旅行等平台上,四川、重庆的文旅产品预订热度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一盘棋”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势见效

川渝文旅为何能集中爆发、火热“出圈”?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品牌建设。”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川渝两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一盘棋”推动,聚焦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势见效。

主要经验做法,可以概括为五个“新”——

协同机制实现“新”路径。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任务,重庆、四川印发了《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构建“1+3+N”落实保障体系;两省市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组建文旅企业等合作联盟36个,签订各类合作协议88份。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川渝联合编制了《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部支持;颁布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在全国率先实现文化领域省际协同立法;共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新突破;“川渝通办”文旅证照审批实现扩容提速,创新推动“川渝阅读一卡通”,实现两省市125家公共图书馆、3000万册图书通借通还。

重大项目取得“新”成果。两地联合实施巴蜀文脉赓续工程,“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联合推进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川渝盐业、蜀道申遗工作;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成,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三苏故里等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快建设,嘉陵江旅游风景道、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等建设取得新突破。

文化交流形成“新”局面。两地共同创建国家级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办巴蜀非遗品牌大会,两地同根同源非遗项目保护利用不断提质扩面;共同筹备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持续举办“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川剧节等重大节会活动,联手打造“成渝地·巴蜀情”主题群众文化品牌,举办巴蜀合唱节、“川渝阅读之星”、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两地文化交流交融、繁荣发展。

品牌培塑实现“新”成效。两地联合开展巴蜀文旅国际国内推广活动,推动川渝文旅品牌火爆出圈。特别是共同打造了“宽洪大量”“资足常乐”“点石成金”“七星揽月”等一批“长红长新”品牌,评选发布“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1000余个,共同推出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国际潮流消费新场景65个,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500余趟,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等系列文旅品牌推广活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更加彰显。

“2024年,川渝共建重大文旅项目15个,共同举办川剧节等活动168场次,实现互访游客超1亿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成功推动开通重庆赴东北旅游列车,持续联动四川开展川渝互惠游,联动湖北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联动山东深化鲁渝文旅协作,推动成渝地区加强与大湾区文旅合作等,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文旅统一大市场。”该负责人表示。

做好下一题,加快打造文旅发展标志性成果

放眼全球,跨区域建设文旅走廊并非新课题,美国66号公路、蓝岭风景道,欧洲环阿尔卑斯山旅游带等都是经典案例。

川渝两地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禀赋好、数量多、品质高……协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基础、有条件,更是责任。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关键之年。

那么,接下来,川渝两地从何处落笔,做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下一题?

“今年,重庆将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引领,加快打造文旅发展标志性成果。”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做法包括——

迭代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梁八柱”,协同打造巴蜀高品质文旅景观带,开展成渝双核文化旅游联动发展研究,创新开展宣传营销、品牌共塑、产业互联等工作,强化成渝双核枢纽集散功能,推动线路互通、景区联动,共同开发超大城市互动、巴蜀自然遗产、成渝古道文化等主题风景道。

联合培育巴蜀特色文旅地标,提档升级“宽洪大量”“点石成金”等文旅品牌,联合举办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川渝曲艺展演大会等活动,推进白鹤梁题刻、川渝宋元山城体系、蜀道(重庆段)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共同建设川渝文旅统一大市场,策划一批“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精品线路,深化“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持续开行旅游专列,推进“畅游巴蜀”“旅游一卡通”等措施;探索建立成渝地区营业性演出许可互认制度,加强联合监管执法,共同制定旅游市场负面清单。

千山有径,一脉相连。随着共建共享理念、机制、措施不断深化和落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正向着“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加快迈进。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