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成渝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5-01-21 16:31
发布时间:2025-01-21 16:3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5年来,围绕“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聚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不断探索,成渝地区改革动力更加强劲、开放活力日益迸发。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两地着眼落实国家要求、围绕川渝合作所需,系统谋划实施37项重点改革事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动力。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加快探索。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依法赋予行政主体管理权。建成投用川渝首个跨省域共建社银一体化网点、首个跨省共建市场监管机构和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构建双城经济圈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联合印发《推进川渝高竹新区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工作意见》,连续两年单列下达10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城乡融合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两省市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登记赋码发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超7.5万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成都西部片区探索“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实施全域迁移政策。重庆以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达到90%,巴南等6区获批开展新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联合制定跨区域产业协同招商10条措施,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创新川渝招标投标数字证书(CA)服务方式,打造川渝移动CA平台,实现川渝两省市CA互认。协同推进川渝政务服务一体化,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联合发布“免证办”“一件事一次办”等4个清单,推出4批次355项“川渝通办”事项。完善“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知识产权跨区域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评机制,重庆、成都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占西部地区的50%左右。

此外,两地还聚焦自身特色形成许多首创式、差别化改革。重庆以“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成都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超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稳步扩大

两地协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积极推动从内陆腹地向门户枢纽和开放高地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增加活力。

开放通道综合功能持续增强。川渝对外开放主动脉连线组网,覆盖全球126个国家(地区),联通548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拨“三统一”,累计开行超3.6万列,运输货值、重箱率等保持全国前列。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长江水道运行效能不断强化,“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实现首航,智慧长江物流工程进入集装箱预约过闸测试阶段,进口集装箱上海港“离港确认”通关政策顺利实施、联动通关时间压缩至2天。

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进程加快,联合发布8个创新案例,“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异地办理电子口岸相关业务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以上。四川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市青白江区3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加快建设,12个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和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不断推进,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上线运行。

国内区域合作高效开展。两省市突出向南和向西开放,与贵州、广西、云南协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共建面向东盟的国际空中通道,与广西钦州港共建连接欧美、东南亚国家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物能源“产运”通道体系,成都国际铁路港、钦州港共建综合冷链物流。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在科研创新、东西协作、产业转移等方面深化交流。成功举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共同开展全球投资推介,取得显著成效。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