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 > 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以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金融中心等为重点突破口——成渝互抛“橄榄枝” 双核联动不断提速

发布时间:2023-10-10 07:01
发布时间:2023-10-10 07:0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成渝中线高铁千秋堰双线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加紧作业。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两江新区龙盛新城的长安汽车工厂刚出厂的新能源汽车。通讯员 王加喜 摄/视觉重庆

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技术员在生产线上忙碌。(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我们新开发出一款芯片,想在你们8英寸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上尝试量产。”几年前,成都某芯片设计公司找到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提出合作想法。

面对成都抛来的“橄榄枝”,重庆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最终,芯片成功量产,帮助成都这家芯片设计公司实现了技术突破,以优异的产品性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是沃野千里的天府成都,时无荒年;一个是嘉陵江畔的山城重庆,商贾云集。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在国家城市群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凸显。

成都与重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坚实的内核,强化双核联动联建成为推动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的关键。以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金融中心等为重点突破口,成都和重庆正开启一场热烈的双向奔赴。

不仅考虑本地,还要考虑“隔壁”

前7月两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10.4%

事实上,成渝“牵手”并非一帆风顺。

“对我们来说,当时最大的困难是8英寸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爆满,要量产芯片,意味着要从其他产品上挤出产能。”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而且,这种芯片的量产规模并不大,对公司的商业价值不是太大。

“但我们了解到,彼时正是成都这家芯片设计公司发展的战略关键期。”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那时候,全国稳定运行的规模化专业化8英寸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很少,仅有的几家企业也基本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同时,突破并发挥8英寸生产线技术优势将显著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是企业提升技术储备、抢跑市场的关键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打造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是两地共同的目标,哪怕技术领先一小步,或许都将成为推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步。”该负责人坦言,重庆和成都上下游企业理应相互扶持、携手共进。

正是在这种“不仅考虑本地,还要考虑隔壁”的合作思维下,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正全面成型起势。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两地电子信息产业1700余家规上企业营收规模近8000亿元,两地微型计算机产量约8000万台、占全国40%。

此外,成渝正谋划启动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三年提升行动,共同争取获得金融机构超3000亿元整体授信,推广“主承载+协同地”“研发+制造”“终端+配套”等模式,共建14个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助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提质扩容。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度合作并非个案,两地共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也正风生水起。

“可不可以帮我们垫付新车模具的开发费用?”2019年6月的一天,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毅学接到长安汽车的请求。

按照行规,模具开发费用应由整车厂提前支付给模具厂。

不过,面对这样一个“不情之请”,邓毅学却一口答应下来。他们马上垫付费用,投入研发,长安新车很快上市,并创下了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的佳绩。

此后,这家配套企业不但收到了垫付费用,作为回报,还从长安汽车拿到了更多配套份额,赚得“盆满钵满”。

目前,成渝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正不断加深。特别是,以拓展“三走廊”应用场景为引领,成渝正协同推进汽车产业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转型升级。今年前7月,两地新能源汽车产量21万辆、同比增长10.4%,已有230家成都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重庆整车配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成渝两地还将在装备、医药、消费品、软信产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等领域深化产业协同协作,共抓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共育高成长性未来产业集群,不断强化“极核引领力”。

交通建设按下“快进键”

成渝中线高铁“进度条”不断刷新

9月8日,在成渝中线高铁青白江管片场内,随着最后一斗料入模浇筑,成渝中线控制性工程蜀安隧道首块管片预制成功。

9月24日,经过10个小时的连续浇筑,位于铜梁区、璧山区境内的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站前2标段云雾山隧道首板二衬施工顺利完成。

伴随成渝中线高铁“进度条”不断刷新,成渝实现高铁双通道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事实上,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并非易事。”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重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印发,将成渝中线高铁纳入重庆“米”字型高铁网。

但这个规划仅是市级层面,此后多年,成渝中线高铁一直停留在规划层面,没有实质性进展。

转折出现在2020年,当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川、重庆携手积极协调国家相关部委,两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就成渝中线高铁的规划建设问题向国家建言献策,合力争取项目纳入国家交通规划的顶层设计。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标志着成渝中线高铁正式纳入国家规划。

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渝中线高铁可研报告,成渝中线高铁成为沪渝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将重庆、成都“双核”通勤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还将打通双城经济圈东出方向的高速客运通道。

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截至8月底,成渝中线高铁项目成都段已开工点位17处,其中龙泉特大桥等9处桥梁桩基共完成27%,龙泉山隧道出口等4处正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准备;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总体工程进度完成约8.7%,累计完成路基土石方4%,桥梁桩基29.2%。

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是成渝合力构建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个缩影。当前,成渝两地交通建设已全面按下“快进键”。

比如,成渝高速扩容工程投资人招商已完成,“双核”间将形成4条高速直联大通道;成都双流机场提质改造正式启动建设,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提速推进;重庆、成都联合申报共同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两地共创中欧班列(成渝)品牌,截至8月底,累计开行量超1.3万列;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金融创新“多点开花”

跨省市抵押贷款一天办完

“太意外了,跨省市办抵押贷款能这么方便。”重庆一小微企业主王先生回忆起2021年的那笔贷款业务,记忆犹新。

一年多前,王先生在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办理一笔贷款,前期各项资料准备、业务审批都非常顺利,但是抵押物却在成都。

“按照惯例,我和银行抵押登记专员要一同前往异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抵押登记,费时又费力。”王先生告诉记者。但让人惊喜的是,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前期已经成功接入成都银政通专网,可以办理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

“我的贷款成了银行系统内首笔跨省线上抵押登记业务,也是重庆市银行业首笔成渝互通线上抵押登记业务。”王先生回忆说,他人在重庆,当天就完成了在成都的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办理,不用跨省奔波,太便捷了。

事实上,融资抵押品异地互认等同城化金融服务只是两地联合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一个缩影。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正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比如,成渝正着力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落地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成都)交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重庆华泰渝富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两支子基金,规模约60亿元,主要投向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高新技术领域。

两地联合推出“关银一KEY通”跨关区、跨窗口、跨领域“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国范围内首个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成渝已设置受理点38个,报关、收汇相关业务的办理时间均压缩了2/3,被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经验做法获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成渝还共同争取在成渝地区开展异地办理外债登记、外债非资金划转类外债提款和还本付息备案、异地选择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合作银行、一次性外债登记管理改革等4项外债便利化试点,成为全国首个跨地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地区。截至目前,成渝已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大幅扩容,累计支持14家银行、213家企业结算突破436亿美元,支持两地企业共同参与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金额达217亿美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其辖内银行业保险业给予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授信金额达7673.73亿元,实现贷款投放659.1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73.70亿元,为两地合力共建基础设施网络、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提供投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