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数字重庆建设>赋能高效能治理>城市治理>安全风险管控

重庆已治理危岩、易涝点等风险点3万余处

发布时间:2025-10-14 16:31
发布时间:2025-10-14 16:3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十四五”期间,重庆把建设“安全韧性城市”作为重点任务,有哪些具体措施,取得哪些进展?10月14日,在“十四五”时期重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邹瑜介绍,重庆持续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建立了覆盖风险研判、监测预警等八个环节的“防火墙”,真正把工作做在了灾害发生之前。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邹瑜进行主发布。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就是要让我们的城市平时能防得住风险,遇灾时能扛得住冲击,灾后能快速恢复元气。”邹瑜表示,重庆坚持协同作战。平时,由市安委会、市防灾减灾委统筹规划;急时,“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救援”三个专项指挥部迅速响应,危险化学品、矿山等17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汛旱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森林草原火灾防治等7个自然灾害专项委员会协同作战,实现从“平时防控”到“急时应战”的无缝切换。

同时,重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前线。比如,引导企业给一线员工制发岗位风险清单、职责清单、操作规程卡和应急处置卡“两单两卡”,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风险在哪里、职责是什么、要怎么处置”。

如何预防在前?重庆持续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建立了覆盖风险研判、监测预警等八个环节的“防火墙”。特别是在源头管控上,我市将安全韧性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严格产业准入,守护好长江生态岸线。通过常态化隐患排查,两年来累计整治重大事故隐患5.6万条,治理危岩、易涝点等风险3万余处,真正把工作做在了灾害发生之前。

五年来,重庆还建起了一张覆盖全市的救援力量网,在群众身边筑起三层守护:队员就在身边,十分钟响应;救援就在周围,半小时到达;空中力量,也能保证一小时跨区域到位。“大家常说‘人强还得家伙硬’。”邹瑜表示,重庆突出指挥调度、立体通信、空天地协同等6大能力,配备“高精尖”和“小快轻”装备,现在水下能潜得更深,水上能吊起更重的东西,排涝能力也大大增强。

筑牢“城市生命线”方面,重庆推动双水源、双电源建设,开展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建成了覆盖全域的地下管线数字孪生系统,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域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数字孪生率达100%,全市管线挖损事故发生率下降约70%,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8.83%。

此外,重庆还依托“数字应急”平台,实现了风险“一图统览”、指令“一键智达”,让风险识别更精准、决策更科学。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