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介绍有关情况。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近年来,重庆在城市更新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和成效?在10月16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效发布会上,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作相关介绍。
唐小平介绍,城市更新是推动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在城市工作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城市更新越来越成为推动一个城市提升城市能级和产业能级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重庆在城市更新当中,坚持统筹产业能级和城市能级,始终将提升品质、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梳理问题短板、全面梳理闲置空间,找准城市更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持续打造更加宜居、更有活力、更高品质的现代化城市空间,推动城市更新取得了积极进展。
——通过城市更新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
坚持体检先行,在城市更新中统筹地上与地下、统筹面子与里子、统筹硬件与软件,着力消除城市在住房和地下管网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提升这座城市的本质安全水平。
五年来,改造城中村3.24万户、危旧房1.47万户,更新改造老旧小区8074个、惠及群众232万户,整治房屋外墙安全隐患2.8万栋,新改建城镇排水管网超过1万公里,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的密度达到了15公里/平方公里、居西南第1。
——在城市更新中补齐了一批功能短板。
聚焦群众出行不便、道路设施老化、停车场配套不足、公共空间品质不高等短板弱项,将老旧小区改造与“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现代社区,同步建设、同步打造。
五年来,新增停车泊位6.4万个、充电设施1.3万个,更新加装电梯1.15万台,新设综合超市、便民市场等服务网点3500多个,增补养老托幼、社区食堂等3000多处,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打造了一批生活消费创业新场景。
全面梳理盘活老厂区、老街区和零星地块等闲置资源,通过空间重构、功能调整、导入社会资源等方式,为“旧空间”注入新业态、新功能,让沉寂的街巷重新鲜活起来,让闲置的资源使用起来。
五年来,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23个,建设了像观音桥商圈片区等15个功能品质提升项目,活化工业遗产、老旧街区超过1200万平方米。
比如像江北观音桥商圈通过更新改造后,今年上半年客流量日均超过60万人次、同比增长20%,这些商户普遍感到生意更好做了,营业额同比增长12%。再比如,像重庆仪表厂,原来的一个老厂房,更新改造以后,打造了三狼企业公园,目前已经入驻的企业有140多家、员工5000多人,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大家非常喜欢三狼企业公园这个环境,扎堆“抱团”创业,目前年产值已经接近12亿,成效非常明显。
目前,重庆一共有22项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6个项目入选了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并在城市更新示范城市绩效评价当中获得了全国A档第1名的好成绩。目前,山城巷、戴家巷、下浩里、龙门浩以及北仓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外来游客休闲旅游打卡目的地。
近期,重庆市印发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将聚焦2027年直辖30周年这个关键节点,通过滚动实施一批提品质、聚产业、惠民生、促发展的城市更新项目,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让人民群众看到这座城市实实在在的变化。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