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城鸟瞰图 摄/陈星宇
绿植繁花环绕的南方大学时代小区静谧宜居,尽显诗意
代家岗健身广场为居民提供舒适健身休闲场所 摄/张静
綦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运管服平台,智能监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綦江食品园区天海星大健康产业园,厂房屋顶光伏组件整齐排列,助力园区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浪潮中,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重庆市綦江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以城市更新提质为基石、智慧城市管理为羽翼、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为根本,奏响超大城市治理“三部曲”,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为百姓生活增添新福祉。
城市更新提质 重塑城市新风貌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綦江区在城市更新提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城市旧貌换新颜。
走进綦江区中华村片区,机器轰鸣,建设正酣。作为綦江区首批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这里进展迅速,已完成53户居民搬迁安置,专项借款资金2.7亿元到位并支付1.8亿元。
“我们采取‘安置先行、配套跟进’策略,签约阶段就同步启动安置房选址设计。”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中华村,将配建社区服务中心、口袋公园和智慧停车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与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的綦河综合治理工程,在下北街片区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施工队仅用45天就完成了1号、3号地块1.2万平米危房拆除,为河道拓宽腾出空间。“既要治水患,更要治水韵。”该负责人说,改造后的綦河两岸将铺设亲水步道,设置水文监测智慧系统,实现防洪能力与景观品质双提升。
除了綦河两岸,綦江区的双龙、代家岗片区的变化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曾经,这里房屋老旧破败、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居民生活诸多不便。如今,通过新建社区家园、地下车库、环形跑道及智慧街区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并对外立面、环境绿化和市政道路管网等全方位改造,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道路宽敞平坦,绿化景观错落有致。
这里完成了从“脏乱挤”到“净敞美”的华丽蜕变,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且宜居”的跨越。“现在住在这里,环境好了,设施全了,生活越来越舒心了。”居民张大爷感慨地说。
2024年,綦江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启动共同片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2个,完成登瀛场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4个,改造面积达到117.7万平方米。双龙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经验更是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綦江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不仅局限于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还涵盖了城市绿地、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綦江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注重园林绿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精心设计,打造了一批具有綦江特色的口袋公园。同时,我们还注重绿化养护工作,确保每一片绿地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态效果。”
据统计,2024年綦江区新建萌动乐园、欣悦园等口袋公园10个,完成滨河大道、通惠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绿地更新6万平方米;升级改造巨龙广场、版画广场,“老广场”焕发出“新活力”,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此外,綦江区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超充站24个,实现镇街全覆盖;新建共享停车位2613个,渝南市场小微停车场等6个项目上榜“发现重庆之美”,有效缓解了市民充电难、停车难等问题。
智慧城市管理 提升治理新效能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慧治理已成为超大城市治理的必然趋势。綦江区积极响应数字重庆建设号召,全力打造智慧治理新引擎,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城市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綦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运管服平台是智慧治理的“大脑”。在这里,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城市的各项运行数据,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运行的全面感知和智能管理。
为了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綦江区在城区部署400多个智能传感设备,覆盖照明、桥梁、井盖、公厕、危险源、地质灾害、公园防火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对城市运行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以窨井盖管理为例,綦江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城区窨井盖接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一旦窨井盖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反馈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以前窨井盖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在有了智能监测系统,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并作出响应,确保了市民的出行安全。”綦江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感慨地说。
目前,全区已新、改建路段推广运用170个新型安防智能窨井盖,窨井盖专项治理工作也作为协同办理单位荣登全市督查问题清单“示范榜”。
此外,智慧环卫一体化项目也是綦江区智慧城市管理的一大亮点。“我们引入了智慧环卫一体化项目,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平台等措施,实现了环卫作业的全程监控和智能调度。”綦江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慧环卫一体化项目顺利落地,已有綦江城区约422万平方米的保洁区域纳入统一管理范围,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
以人为本 构建高品质生活空间
“城市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綦江区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以来,綦江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构建高品质生活空间。
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预计今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将为綦江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新城建设管委会科创中心光伏项目正式发电,预计每年可发出160万度的清洁电能。
綦江区民生工程——供水管网漏损更新改造工程(一期)已全面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将对全区550千米老旧供水管网实施系统更新,预计10月竣工后将惠及7个街镇、1.25万户居民,年节水量逾50万吨。
从医院到城市管网民生工程,再到光伏发电,一个个重大城市建设项目里,无不体现出綦江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积极探索。
綦江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力争实现‘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0%,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为此,綦江区城市管理局还下足城市治理“绣花”功夫,优化布局一批停车场、过街设施、便民摊区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渝城护学”“渝城助医”示范点。
以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为例,綦江区累计投资82万元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治理和设施提升措施。学校周边的环境焕然一新,增设的公厕干净整洁,调整后的斑马线更加醒目,地砖缺损等问题也得到了及时整治。
“以前学校门口总是乱糟糟的,现在环境好了,交通也顺畅了,我们家长更放心了。”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学校周边的这些变化,不仅让学生们上学、放学更加安全便捷,也让家长们更加安心。
除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外,綦江区还针对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安问题突出等情况,在学校周边设置护学岗,加强交通疏导和治安巡逻,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进一步开展“渝城护学”行动。同时,聚焦医疗服务领域,启动“渝城助医”行动,通过优化就医流程、提供志愿服务等措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在社区治理方面,綦江区也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以通惠街道桥坝村为例,在綦江区城发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在修建产业大道、安装路灯、整治山坪塘、推动水电气全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依托重庆移通学院成功打造了青春集市、瀛火虫集市等特色项目。这些项目立足“小而精”,服务“老幼青”,充分发挥了綦城近郊优势,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去处的同时,也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以前我们这里交通不便、设施落后,现在不仅路修好了、灯也亮了,还有了这些特色集市,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桥坝村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未来,綦江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超大城市治理贡献更多“綦江经验”。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