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7日,2023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及媒体采风活动开启重庆之旅。在重庆两天采风过程中,媒体团感受到大数据、科技赋能在重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广泛运用。
防污治污并举 昔日“臭水沟”变美丽公园
走进位于重庆九龙坡区的彩云湖湿地公园,四周绿树环绕,与湖水相互映衬,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让记者眼前一亮。很难想象,总面积300亩,蓄水量168万立方米的彩云湖,曾经只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彩云湖湿地公园 (央广网发 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彩云湖的前身是兴隆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生活垃圾都往这里倒。”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吴松向记者介绍,在九龙坡区政府启动综合整治后,利用彩云湖的原始地貌,修建了一个20米的大坝进行蓄水,上游彩云湖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变成了彩云湖的固定补充水源,每日还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
如今的彩云湖成为了“最美公园”,平日人山人海,岸边有数千平方的桃花,湖中有各种鱼类,湖心小岛上更有20多种野生鸟类出没,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2007年12月,彩云湖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有保护彩云湖水质和生态平衡的作用。
2021年9月,彩云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动工。该工程采用全球最先进的“FCR工艺”,除了传统活性污泥处理法里存在的细菌之外,该工艺还处理系统内的其他各种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群、动物群等物种高达3000多种。
如今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投产,日处理污水3万吨,使彩云湖水质得到极大改善。通过系统治理,彩云湖、桃花溪流域及渔鳅浩入江口水质已由劣V类提升至IV类。
科技赋能 “巴渝治水”成效显著
科技赋能是重庆构建数字生态文明新格局的重中之重。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一切为了一江清水向东流!”7月7日下午,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邬伯昌介绍,近两年来,区政府投入4000余万元打造数智平台,对九龙坡区内的水质概况、流域画像、入河排口、污染溯源、工作追踪等进行系统化监管。
九龙坡数智生态平台(央广网发 刘海懿摄)
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的数智平台与市局的“巴渝治水”大数据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有机链接。
“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通过580个智能感知点、2200位现场巡查用户、7000平方公里无人机巡河排查、8.2万平方公里的卫星遥感解译,构成“空-天-地”一体的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实现了全市120条河流水环境状况的智能监控,让问题1秒钟发现,1秒钟推送,1秒钟响应,最快8小时内整改销号,问题销号效率提高了80%。
此外,重庆建立了流域大数据“画像”指标体系,从水质量、水资源、水生态、水污染、水监管等多个维度刻画流域水环境的方方面面,开展流域大数据“画像”,根据数据特征,为每一条河流量身定制“数字化管水一张图”,提升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实现水环境“可视”“可查”“可分析”,为环境要素感知、污染分析和精准溯源提供数据基础。
在追求提升水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的路上,重庆还建立了纵向联动、区域流域横向协同的矩阵式管理网,形成水环境管控力“五色”评价机制,建立水环境问题“发现—交办—跟踪—销号—评价”闭环管理流程,问题处理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2天,效率提升80%,有效提升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流域联防联控能力。2022年,推动临江河、龙溪河、梁滩河等河流水质根本好转。
去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实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缙云山“铁腕治山”幕后的故事
7月7日上午,媒体采风团前往缙云山北泉村。
据了解,2018年以前,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存在乱搭乱建、蚕食林地、农家乐无序发展等问题,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2018年,重庆打响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实行“铁腕治山”。
黄女士一家四口是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受益者。她们一家一年多前还居住在缙云山深处,基本靠农业为生,交通异常不便,房屋破旧潮湿,孩子上学也很麻烦。住进缙云山居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一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缙云山居属北泉村,共23栋、45户,入住的全是生态移民。
“缙云山综合整治相当艰难,当时还组织了大量区、镇干部组成尖刀班,进入村里推进整治工作。”北泉村党委书记龙天真告诉记者,缙云山综合整治之前北泉村有农家乐28个,度假村7个,当时黛湖周边就有3个农家乐,违法违规建筑高达3万多平方米,另外村里还有5个农家乐需拆除。
“为了综合整治,我们是五加二,白加黑,没日没夜地干。”龙天真向记者表示,整治期间,自己爱人生病多次住院,她因忙于整治工作未能去医院探望,心里十分内疚。
缙云山居附近的黛湖属于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黛湖周边原有云登酒店、金湖湾度假村等4家酒店和农家乐,占地面积2.23万㎡、房屋面积1.62万㎡,2019年5月已全部拆除。
黛湖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总面积约6.5万㎡,北碚通过恢复湿地水文,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打造出“缙云山生态修复的样本”。目前,黛湖成为网红景点。
缙云山黛湖 (央广网发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
采风期间,缙云山综合整治后打造的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中心位于缙云山翠月湖畔,设有零碳小屋、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保体验厅、绿色低碳体验厅三层展厅,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内容为主线,突出互动体验。缙云山综合整治,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62万平方米,269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
未来,北碚区将持续深耕缙云山,遵循“山、清、水、秀”自然特征,深入实施“一心四片”发展战略,计划投资80亿元,实施产业及基础配套项目40个。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