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如何让预报更“聪明”、更及时?
4月8日,重庆市气象局举行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点实验室学术工作会议,多位两院院士、高校学者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气象服务保障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思路。
围绕AI与数值模式融合、智能预报大模型、强降水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关键技术,与会院士、专家展开了深入研讨。针对重庆在极端天气防治中的预报挑战,专家们认为,AI赋能短临预报已初见成效,但目前模型仍主要依赖数值预报产品作为训练标签,存在一定局限。未来亟需实现从“数据驱动”向“智能推理”的技术跃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斌指出,当前基于AI的短临预报在精度上已有明显进展,特别是在训练模型时引入分析资料后,预报结果更加接近实况。他认为,下一步的关键突破在于依托观测数据实现模型的自主学习,摆脱对传统预报产品标签的依赖,构建更加精准、高效的智能预报体系。
据了解,为破解致灾天气监测预警难题,重庆正在组建“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点实验室”,聚焦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AI融合应用以及复杂地形灾害性天气预警等关键技术,攻克核心难题,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谈哲敏表示,通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在区域数值模式、资料同化、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实现关键突破,并搭建起科研成果向业务技术快速转化的桥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重庆在防灾减灾和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实际需求。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