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未来猪场”将有全全候AI养猪专家助手,帮助每头生猪养殖成本降低100至200元——4月15日,在“重庆市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市农业农村委新闻发言人陈勇介绍,我市将开启“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数字农业让养猪从“靠经验估算”变成“用数据精算”,推动我市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给传统农业装上“数字引擎”,让养殖户更省成本
“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是通过物联网形成感知系统,用大数据构建决策中枢,借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执行,最终让养猪从“靠经验估算”变成“用数据精算”。
陈勇表示,在传统猪场里,工人每天要手动记录温度、凭经验判断猪是否生病、统一时间投放饲料。而在未来猪场,智能风机水帘可自动调节猪舍温度;智能摄像头发现某头猪3小时没活动,便将自动推送健康预警;饲喂系统根据猪的生长阶段,会自动调配不同营养比例的饲料。这种养殖模式给传统农业装上了“数字引擎”,能实现节本增效。
已纳入产业主体20余万个
与以往版本相比,“生猪产业大脑2.0”有何迭代升级?
去年我市发布了生猪产业大脑1.0。在此基础上,我市迭代的2.0版本优化了“三项功能”——
服务更加精准。构建了全新统一的用户管理体系,满足政府部门、养殖场户、生猪贩运户、屠宰企业、商户等在生猪全产业链中的各类服务需求。养殖场户能通过产业大脑获取养殖技术指导、市场价格趋势分析等服务,还能根据自身情况精准对接销售渠道,提升养殖效益;社会大众能通过产业大脑查询猪肉产品追溯信息,通过移动端直接反馈问题,形成社会共治机制。
监管更加高效。“生猪产业大脑2.0”构建了“市—区县—乡镇”三级监测体系,进一步汇集完善了生猪全产业链数据,提高了数据监测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为政府部门在生猪产能调控、疫病风险预警等方面奠定了基础。此前,“生猪产业大脑2.0”通过汇集分析荣昌区生猪生产数据,对荣昌区能繁母猪存栏量及时提出预警,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控制在绿色合理区间,避免了“生猪产能”剧烈波动。
最后是利用AI赋能。开发搭载了生猪领域的AI大模型(PigGPT),在育种保种、生产管理、产业监管、食品安全等全产业链多个场景中实现AI赋能。借助AI大模型整合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包括养殖数量、出栏量、市场价格等,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产业信息,助力其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
截至目前,生猪产业大脑2.0已汇聚数据资源5000余万条,纳入产业主体20余万个,包括养殖户18万家、贩运户1.2万个、屠宰场181家、商户1.2万家;完成5000余头荣昌猪及10家专卖店猪肉的溯源试点认证;提供资讯服务超过300万次。
手把手教如何建设“未来猪场”
我市发布《重庆市未来猪场建设指南》,以“1153”帮助“未来猪场”建设。该《指南》不仅是猪场建设的操作手册,更是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指南,标志着我市生猪产业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第一个“1”,是指1个产业大脑,这是建设未来猪场的关键支撑;第二个“1”,是指1个数字底座,这是实现未来猪场功能的基础能力;“5”是指设备数字化、养殖智慧化、管理标准化、生态绿色化、经营全链化5个应用场景;“3”是指种猪场、自繁自养场、育肥场三个未来猪场建设类型。
目前,我市已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重点打造了首个示范场,存栏荣昌猪种猪370头,年出栏仔猪1万头以上。
与传统猪场相比,该未来猪场集成了智能监控、智能水电及料塔传感等系统,实现了精准饲喂、智能环控、能耗控制、健康管理,人工成本降低约20%、饲料浪费减少约10%,每头生猪节省养殖成本100至200元。该猪场装备了“畜牧AI一体机”,能够提供全天候智能问答服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它就像一个24小时在线的养猪专家助手,不仅可以询问养殖技术、线上疫病诊断,还能预测市场行情、估算生产效益。通过“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该猪场已构建了云养云卖、统购统销、保底收购的联农带农模式,已带动310户农户饲养荣昌猪1204头,户均年增收800元左右。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