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庆英才大会——巴南区生物医药高峰湖人才论坛活动
“喜欢这里干事创业的氛围,发展前景广阔!”重庆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明明道出自己不远万里从海外来到重庆巴南的真实想法。
2017年,冯明明通过“产业领军人才引才专项”来到巴南。两年后,他获评“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冯明明说:“巴南区是巴心巴肠为人才服务,这里有我追逐的梦想。”
近年来,巴南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打造优厚条件招才、齐心协力育才、不拘一格用才的良好人才生态。
如今,巴南已成为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新之地。
送奖上门
频出实招聚才气
2019年3月28日,巴南区委有关领导专程来到企业,上门为“菁英计划”入选者颁发奖金和证书。
“送奖上门”,让来自奥地利的专家安迪深受感动。他说:“巴南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才政策看到见、摸得着,为人才创新插上了翅膀。”
为激励人才创新,巴南拿出实招——出台《“菁英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励办法》,给予入选甲类人才最高100万元奖励,对乙类人才最高80万元奖励。
实招一经推出,迅速在各类高层次人才当中聚集了极大的人气,激发了他们更多的创新热情。
截至目前,“菁英计划”实施3年,共有132名高层次人才入选,累计发放奖励资金2350万元。
不仅如此,巴南的人才政策还嵌入“重庆英才”品牌的“基因”之中。“重庆英才”计划在全市实施后,巴南区率先推出配套政策,按照市级1:1的比例,给予入选人才区级奖励和精细服务。
“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重庆英才”计划入选者、重庆理工清研凌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永说,巴南的人才政策有温度、有力度。
这是郭永的肺腑之言。不负好环境,他决定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突破汽车智能检测“卡脖子”技术。
人才在巴南落地生根,企业在巴南屡创新高,得益于这里的人才新政。
近年来,巴南出台《引进紧缺人才若干优惠政策》,帮助人才安家落户;出台《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暂行办法》,营造人才培育环境;出台《科技创新扶持暂行办法》,激励人才积极作为……
多管齐下,巴南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人才质量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1.85万人。其中,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人才13名,入选“重庆英才”计划人才16名、示范团队11个,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9名。
建造磁场
天南海北集才力
9月19日,首届长江国际免疫治疗峰会在重庆雾都宾馆举行。陈志南、金宁一、田志刚、谭蔚泓、卞修武、董晨6名院士,清华大学等高校50余名专家教授齐聚于此,共同研讨生物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发展。会后,院士专家纷纷表示,愿加强与重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吸引更多人才到巴南创新创业。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举办第三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中德工业互联网国际研讨会、“重庆英才”大会·首届生物医药高峰湖人才论坛……近年来,巴南通过论坛引才、靶向引才、平台引才、活动引才等方式,全力营造吸才“强磁场”。
2021智博会上,巴南区签约首衡东盟食品产业园、博唯生物预防性新型疫苗扩能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美莱德P3实验室和模式动物中心3个重大项目。项目落地,将为巴南集聚海内外人才1000余名。
靶向引才方面,巴南在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华中建立4个引才工作站,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定向定点引进高端产业人才。同时,巴南组团赴沿海省市参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会,加强与创新创业项目人才对接洽谈。高性能液晶混晶材料等12个人才项目落户巴南。
强化平台引才,巴南打造环重庆理工大学“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服务平台+金融资本+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圈。目前,生态圈引进谭建荣院士来区建立院士创新中心,集聚创新人才360名、创新团队47个。
此外,借助“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校园现场招聘,巴南赴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精准引才专项,突出急需紧缺导向,引进一批巴南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
构筑平台
产业焕新汇才智
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10月22日,巴南区专门召开全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提出举全区之力建设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打造体现巴南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品牌。
近年来,巴南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发展机遇,围绕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大健康产业,多渠道搭建各类产业发展平台,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创新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2021年6月30日,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中心开工建设。该项目将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产业发展综合体,为全球生物医药顶尖创新团队、高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平台。
目前,重庆国际生物城已创建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智睿生物研发孵化中心等一大批创新药物研发、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平台,集聚生物医药企业80余家,汇集高层次人才300余名。
重庆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完善“1+3+N”产业体系,打造CRO-GLP-GCP-CMO(CDMO)-CSO生物药全产业链,形成涵盖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中试小试、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创业平台。
而这仅是巴南区人才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重庆高职城,生态环境空间信息数据挖掘与大数据集成重点实验室、讯飞人工智能学院、甲骨文大数据学院、华为ICT学院、淘宝大学西南学院、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等一批批人才平台蓬勃发展。
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巴南五大千亿级产业之一,正如火如荼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巴南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的重视。2020年,宗申国家高端研发机构负责人王义超带领团队克难攻坚,成功研发生产出同行最大排量的通用垂直轴发动机,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巴南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0个,市级研发机构70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市级6个。市级科技型企业3666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二。
此外,巴南还致力于成渝协同人才平台建设——与温江区签订《人才协同发展框架协议》,联动组建成渝药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川渝肿瘤协同创新中心(重庆)研究院药食真菌研发中心,开启人才平台建设新起点。
贴身服务
设身置地抚才心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巴南大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让各类人才在这里激发活力。
“今年,我的儿子入学,巴南区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直接帮我代办相关手续,特别暖心。”“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技术骨干、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公司技术副总黄友说。
除在生活上“忧人才之忧,解人才之难”,巴南还不断完善人才服务制度,出台《“重庆英才”服务卡巴南区B卡服务管理办法》,定期组织专家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持卡人增设提供免费头等舱安检通道和专用休息厅服务、免费游览本区旅游景区项目等服务事项。
“平时忙着科研,难有时间充电。巴南区每年都会组织我们参加国情研修。去年在西安,我们学习了西迁精神,触动很深。”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鲁宏博士感慨道。
近几年,巴南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先后组织210名专家人才赴延安等地参加爱国奋斗专题研修;开展青年人才、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评选一批“巴南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巴南还举办了“菁英人才大讲坛”,引导人才永怀爱国爱党之心。
当前,巴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好“八个坚持",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布局,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各类人才,进一步充分释放人才活力,让更多人才相聚巴南,掀起创新浪潮,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