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认为是“十八线”的区县,这一次站在了聚光灯的中央。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要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这必将让重庆区县获得更多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那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各区县应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争取未来发展的有利态势?
合川工业园区生产的汽车。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过去,提到县域经济,或许我们会想到,那条曾经逛了又逛的步行街,我们吃过的家乡土特产,那些不太出名的“老手艺”,那个在县城边角的加工厂……
如今,县域居民收入逐渐增长,县域消费持续升级,新时代县城活力十足。比如潼南打造“中国柠檬之都”,梁平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巫山打造“中国脆李之乡”,渝西八区合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不过,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重庆还有一些制约因素需突破。
县域经济规模相对偏小。近年,重庆还没有上榜全国百强县的区县,缺乏“顶天立地”的龙头带动。
区位优势相对突出的主城周边区县,在全国同类县域的优势并不明显。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主要是因为目前同城融城进展较慢,同城化一体化成效不够明显,主城周边区县的战略支点、桥头堡、后花园、卫星城功能发挥不足。
从渝东北和渝东南相关区县来看,普遍经济水平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比如2022年,全市库区15个区县地区的GDP约1.1万亿元,其人口占全市约1/2,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占全市约1/4。
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是提升县城承载能力的关键,重庆区县的产业竞争力,目前还有待提高。莫远明认为,在工业和高端服务业方面,重庆区县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缺失,对500强企业、央企吸引力不大。
在农业方面,农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农产品加工率、产能利用率不够高,规模化程度低,农产品产业化收益低,本土品牌影响力不大,比如虽有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等品牌,但存在品质高而价格偏低、业态散且品牌杂、集约发展程度不够等问题。
人才要素流动不畅。从全市人才整体吸引力来看,与一线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和提升空间。近日,智联招聘公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重庆在全国排列24名。
单从重庆区县来看,目前也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沉不下、留不住等情况。特别是在山区库区,这一情况更为明显,相关数据显示,重庆山区库区有知识、有管理经验、青壮年的返乡人才占比不高。
观众参观梁平区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展览馆。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如何书写小城故事,让小城也有大作为?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市区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西部领先;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县城。
《方案》还对重庆的区县城确定了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发展四种类型。这也成了最大亮点之一。
比如提到要推动发展南川、綦江-万盛、大足、铜梁、潼南、荣昌等重庆中心城区周边的区县发展,加快扩容提品质,建设交通便利的现代化郊区新城。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认为,发展大城市周边的区县城,就是要让它们融入大城市建设,承接主城的产业转移,发展成为卫星县城。
比如推动开州、梁平、丰都、垫江、忠县、潼南、荣昌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承担起粮食安全的重任。
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区县城,比如可以推动武隆,继续打好旅游牌,推动秀山,利用其与四省市接壤的区位优势,发展好枢纽经济。
《方案》还提到要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县城。城口、巫山、巫溪等区县,承担着生态保护的责任,不能盲目扩建,要发展好生态经济,建设小而美的现代化城镇,真正实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到底有何重要的意义?
在莫远明看来,《方案》通过分类引导,精准施策,把重庆的区县城作为了未来城镇化的主角,有利于加快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
武隆仙女山,上山游玩的车辆从林海中经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重庆区县数量大,类型多,自然资源和禀赋差异较大,既有“渝西明珠”之称的荣昌,“蜀东鱼米乡”的梁平,又有千年“诗城”奉节……
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重大的经济社会工程。各个部分盘根错节,既能彼此促进,也能相互制约。
重庆县域经济想获得长久发展,必须整体设计,形成合力。
空间上的一体化发展。县城位于城尾乡头,因此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协调好“城—县—乡”的发展关系。李敬认为,重庆可发挥主城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区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在土地利用、人员集散、交通联通、政策沟通等方面进行融合与衔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产业上的集群发展。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莫远明认为,重庆各区县要瞄准我市高能级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做好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和价值定位。
比如渝西八区可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农产品区的相关区县,就可紧盯5000亿级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认为,重庆相关区县应采取全链条化的思维,谋划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小城镇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的“链主”企业培育,比如梁平可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预制菜产业链,荣昌可打造“一头猪”到“一根肠”的生态养殖产业链,忠县可打造“一粒种子”到“一杯果汁”的特色水果链。
行动上的一盘棋思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相同类型县城间产业的无序竞争和同质化问题。这就需要拥有一盘棋的思维,通过整体的有效协调引导,推动各个层级和同层级区县的有序、适当错位竞争。
比如,在四个大分类下,重庆应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各县城功能定位,对不同的县城产业发展予以区分引导,防止区县无序竞争,从而造成县城功能定位错乱。
时不我待,强手纷争。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既是重庆各区县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小城故事多,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小城”,更应该用出实效、见真章的成果,让每一个个体成为“故事”的主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