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民族精神的话剧《澜沧水长》,即将开启重庆站的巡演旅程。7月16日-17日19:30,重庆大剧院将迎来这场文化大餐,山城观众可领略到这部民族史诗的独特魅力。
《澜沧水长》由云南省话剧院精心打造,自2022年首演以来,已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完成80余场巡演,收获了数万名观众的掌声与赞誉。
故事从澜沧江畔说起,1951年元旦,在云南普洱立下了一座“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澜沧水长》将带我们回到70多年前的澜沧江畔,带回那段错综复杂又波澜壮阔的历史……1950年的云南虽已解放,但边疆民族隔阂深重、国民党残匪破坏猖獗。解放军民族工作队深入澜沧江畔,邀请各族头人进京参加国庆观礼以增进团结,但许多部落头人对共产党、解放军存有很大戒心。普洱地委书记张钧政委与民族工作队不断与各民族互动交心,最终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民族工作队与各民族冲破重重阻碍,于1951年元旦,26种民族代表共同宣誓,立起了“民族团结誓词碑”。从此,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澜沧江畔世代相传……《澜沧水长》的故事在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它在盟誓碑的史诗里,去探寻云南民族的魂,文化的根。
在艺术呈现上,《澜沧水长》融合了诗意与史诗的双重美感。澜沧江的象征意义贯穿全剧,充满激情的民族歌舞、富有象征性的仪式场景,如“剽牛”“喝咒水”等,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视听体验;现代化的舞台设计,如舞台中央的青铜牛头装置、全息投影将东巴文图腾化为流动的澜沧江水、VR技术重现1950年国庆观礼的震撼场景等,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气韵与文化内涵,实现了民族美学基因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让民族文化符号以全新的姿态与当代审美展开对话。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