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和应急工作情况,并就群众所关切的生态环境保护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通报指出,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坚持把生态环境执法应急工作放在美丽重庆建设大局中谋划推动,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抓落实,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重庆连续3年获得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4.1%、近5年提升12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上进一步增强。
精准科学依法执法 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今年以来,我们健全多跨协同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最大限度凝聚执法合力,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跨省联动上更加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深化渝川鄂湘黔5省市执法联动,省级层面连续4年组织联合执法、连续2年组织联合稽查,督促指导16个区县与四川省毗邻市县常态化实施联合执法。2023年累计排查点位416个,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0起,跨省域跨流域联合执法形成示范样板。
市区(县)联动上更加顺畅,统筹生态环境、林业、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市级部门及各区县执法力量,聚焦突出问题开展大气、噪声、自然保护地等专项行动,全市共作出环境行政处罚决定1031件、罚款7519余万元,查处五类重大案件90件。行刑衔接上更加高效,公检法司环5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连续4年组织“两打”专项行动,全面实施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行动,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56件,查处危废和自动监测领域刑事案件同比实现翻一番和“零突破”。
助企纾困 服务高质量发展
据悉,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执法自由裁量基准,深化“六个一批”分类监管措施,依法实施轻微免罚196起、法定最低处罚135起。深入开展“三送”服务和“四进”活动,对口帮扶172家重点企业(园区),组织1700家企业开展守法培训,帮助229家企业修复环境信用。集成各渠道群众投诉举报问题,全面实施有奖举报机制,系统解决璧山秀湖公园等城区公园坝坝舞扰民问题、群众噪声投诉同比下降32%。截至2023年11月,共受理环境投诉举报4.47万件、同比下降5.3%。
以品牌建设为抓手 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执法与应急队伍在健全责任体系、提升监管效能、防范应对上下功夫,到目前为止,全市一体化调度指挥突发事件27起,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3起,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立了市生态环境局平安重庆建设工作专班,建立日周月季年环境安全“八个一”工作制度,同时,强化“隐患排查、预案管理、实战演练、应对处突、事后复盘、损害赔偿”的闭环管控,连续3年组织渝川鄂湘黔5省市毗邻地区环境风险隐患联合排查,贯穿全年开展环境风险隐患“五级排查”,394条重点河流(河段)实现“一河一策一图”全覆盖,高质量完成涪江流域联合环境应急演练和濑溪河流域川渝联合环境应急演练,“以练促战”“以练备战”,扎实守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发布会上,还就川渝联合执法、“两打”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启示、环境安全等问题答记者问。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