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生态保护>环保动态

野外回归面积超4500亩 崖柏实现从“濒危消失”到“扎根繁衍”

发布时间:2025-11-14 16:51
发布时间:2025-11-14 16:5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崖柏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11月14日,推动崖柏资源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春华介绍相关情况。

11月14日,推动崖柏资源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曹春华介绍,崖柏这种穿越上亿年时光的古老孑遗物种,曾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它在重庆大巴山区被重新发现时,野生种群不足1万多株,生存环境危机迫在眉睫。二十余年来,重庆市林业局会同属地政府,将崖柏保护拯救作为生态多样性保护和人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其实现了从濒危到重生的跨越。

构建全域守护网络 让崖柏从“濒危消失”到“扎根繁衍”

2019年,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划为市林业局直属管理,形成“市级统筹、专业管护”的高效机制。市林业局加强顶层设计,将崖柏保护纳入全市林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建立市区两级信息共享、资源共管、宣传共鸣、合作共商等联动机制,系统推进崖柏原生境保护。

同时,市林业局还创新技术手段,主导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运用无人机、RTK、GIS等技术为7000余株野生崖柏建立“电子档案”,动态监控生长状态和环境变化。此外,联合中国林科院建成全国首个崖柏资源数据库,精准记录野生崖柏分布和生长参数。2022年,帮助开州区成功申报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系统收录崖柏属种质资源,让崖柏的“遗传密码”永续留存。

突破繁育技术瓶颈 让崖柏从“实验室培育”到“野外重生”

面对崖柏繁育难题,市林业局创建了西南地区首个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科研平台,汇聚中国林科院、西南大学等国内崖柏研究团队合力,建设20余个智能化育苗大棚、专业实验室及生产车间,年育苗能力达200万株,为崖柏的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利用奠定基础。雪宝山崖柏科研团队攻克规模化扦插繁育技术,将扦插生根率从不足20%提升至90%以上,解决了“种苗不足”的关键问题。

同时,市林业局划定野外回归区域,积极开展崖柏回归种植,从60亩起步,逐步扩大到超4500亩,有效扩大崖柏野外种群规模。近年来,科研团队在云南、宁夏、内蒙古等17个省区市建立了52个迁地保护试验基地,平均成活率超过85%,既为崖柏拓展生存空间,也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树种选择,成功逆转了崖柏的濒危命运。

工作人员在采穗圃进行崖柏剪枝。开州区林业局提图

激活价值转化动力 让崖柏从“保护对象”到“富民资源”

市林业局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崖柏保护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指导开州区探索“群众出地+政府出苗+企业运营”和“村集体入股+农户务工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让保护成果惠及百姓。

目前,崖柏已带动500余名村民参与管护、育苗,周边农户劳务增收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5万元/年。以崖柏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旅游发展。同时,前瞻性探索碳汇经济路径,开展崖柏林碳汇计量方法学研究,通过固碳量反哺保护与发展。

凝聚社会发展合力 让崖柏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守护”

与开州区政府携手,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利益共享、产业融合”五大领域,系统构建崖柏保护利用工作框架。2024年起,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与蚂蚁森林开展合作,吸引超过500万人次的社会公众用绿色能量支持崖柏保护工作。目前已获得蚂蚁森林基金会等公益组织捐赠公益资金超1400万元,这些资金将专项用于崖柏野外回归繁衍。

接下来,市林业局将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以崖柏保护发展为样板,拓展保护发展路径,努力筑牢大巴山生态保护屏障;二是发挥崖柏基因资源的独特优势,做长做优崖柏产业链,促进崖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在此基础上,以崖柏产业带动林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