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九黎城
彭水晶丝苕粉
阿依河景区
乌江彭水电站
不老泉生产车间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彭水,拥有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山系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江城。这个被誉为“世界苗乡”,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两千多年的置县历史,以及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和乌江文化。“生态、民族、文化”是彭水的三大特色。
近年来,彭水充分利用好生态这一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竞争力,主动服务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支撑和生态旅游业为纽带的生态产业体系,走好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苕粉之都”金字招牌 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新春临近,走进位于彭水工业园区的苗薯农业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和浆、蒸煮、切割、包装……一系列严谨的工序后,一颗颗红薯变成了一袋袋苕粉产品,在第一时间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苗薯农业是一家专注于红薯及红薯制品的全产业链发展的综合性企业。企业拥有最先进的现代化全自动生产线,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各类生产及技术人员200名以上,为目前西部地区最大的红薯全产业链企业。
在彭水,像苗薯农业一样将红薯制品作为主打产品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普通红苕经深加工,身价可以涨数倍。”彭水县产业办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
红薯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是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作物。除当作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的重要原料,根、茎、叶更可以当作优质饲料,特别适合彭水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的耕作环境。早在2003年,彭水就把红薯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
近年来,彭水通过强化实体牵引,培育特色品牌,提升加工能力,全力打造“中国苕粉之都”。
全县红薯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其中高淀粉红薯订单面积10万亩),红薯年产量48万吨(平均亩产1600公斤)。红薯核心基地乡镇16个,50亩以上种植大户48户。全县有红薯加工主体32家,红薯加工大户226家。“彭水晶丝苕粉”不仅有了地方标准,还成了“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典型案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提高红薯产业附加值,彭水聘请9个专家团队,建设红薯研发中心,培育出39个特色薯种,开发了系列红薯加工新产品。
通过不懈努力,彭水硬生生把“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彭水红薯产业的影响力、拉动力越来越大。红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元,全县10余万群众通过发展红薯产业实现持续增收。
发掘绿水青山无限潜能 生态工业提级扩能
在彭水,发展如火如荼的不仅是红薯产业。在乔梓乡长寿村重庆阿依达太极泉水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加紧工作,赶在春节前把一箱箱新鲜的“不老泉山泉水”装车外运。
长寿村青山如黛、绿水长流,负氧离子含量极高。2000余常住人口中,十多年来出现的百岁老人有10余人,90岁以上老人60余人,远超过联合国“长寿之乡”标准。取水长寿村的阿依达拥有年产1亿罐易拉罐的全自动高速罐装水生产线及年产300万桶的不锈钢桶装水生产线,年产销规模过5亿元。未来将形成10亿罐易拉罐的年产销规模。
以“不老泉山泉水”为代表的“一罐水”,是彭水着力打造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整合推出的“八个一”系列产品之一。其余“八个一”还包括一袋粉、一盒饼、一听饮、一桌菜、一杯茶、一瓶蜜、一桶油等。目前,“不老泉山泉水”年产销量达到1亿罐,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白茶、蜂蜜等特色产品也畅销全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彭水充分利用好生态这一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竞争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彭水加快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构建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工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彭水工业绿色转型、壮大县域经济的新引擎。目前,彭水境内共建设水电站26座,累计储备风电项目7个、光伏项目11个,页岩气、压缩空气储能、页岩气制氢等项目7个。特别是已连续安全运行超过6000天的乌江彭水水电站,已累计完成发电量超9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7000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彭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
彰显“世界苗乡”独特魅力 生态旅游业提档升级
冬日的彭水,以炫目的雪景与丰盛的美食,站上了2025新年旅游的“C位”。元旦期间,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蚩尤九黎城等重点景区迎来了又一波旅游热潮。八方宾客纷至沓来,赏雪景、品美食,参加各类趣味活动,感受着“世界苗乡”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彭水不断挖掘彰显“生态、民族、文化”三大特色,扎实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从绿水青山、人文风物中,挖掘出一座座文旅富矿。形成了步步皆景、处处宜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彭水持续提升5A级景区阿依河,4A级景区乌江画廊、蚩尤九黎城和摩围山等景区的品质,带动形成了罗家坨苗寨、周家寨、阿依林海等一批3A级旅游景区,推出了10条乡村旅游“爆品”线路。彭水的“特色农旅融合之路”获评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彭水将文旅资源与节会庆典、体育赛事和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连续举办13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加快打造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基地。同时,做靓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做实做精“九苗”“三养”有形载体和转化路径,提档升级苗城、苗寨,集成打造苗艺馆、苗医药馆和苗绣馆,策划推出乌江和蚩尤九黎城夜游演艺项目,培育发展各类文旅经营主体1800余个,举办国际文化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
得益于文旅产业的深入融合和加速发展,彭水有20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吃上了“旅游饭”。连续5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4年,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县、“2024旅游目的地”,年游客接待量达2820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增长25倍,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文旅产业占GDP比重突破7%,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链接>>>
强县富民 2025年着力“六个打造”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彭水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字当头,唯实争先,系统谋划“六个着力打造”,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GDP增长7%。
着力打造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突出抓好生态农业提质增效、生态工业提级扩能、生态旅游业提档升级,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旅游综合收入185亿元。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统筹“强镇带村”“强村富民”,有序建成一批巴渝和美乡村,推动与15家驻华国际发展机构合作事项落实落地,加快创建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点。
着力打造山地特色韧性城市。突出文景产城融通,加快“小县大城”建设,推进老城、新城、景城强核提能,推动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
着力打造改革创新开放平台。深化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在彭酉高速今年初通车的基础上,积极拥抱“高铁时代”,更好服务融入国家区域发展重点战略。
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空间。锚定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关键节点,守护“两江四岸”绿水青山,推动流域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