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政策吹风会,邀请相关部门解读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罗 莉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
蒲 骥 市科技局副局长
邢雅翕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仲姝婕 市医保局副局长
王 力 市药监局副局长
杨亚平 巴南区政府副区长
吴红坪 西永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
主持人
何 涯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会上,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罗莉介绍,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具有高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内容。
创新药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板块,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当前,重庆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创新药是重庆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
创新药具有研发周期长、成果转化难和市场准入慢等行业共性难题,重庆创新药领域也还存在创新策源能力不够强、临床支撑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化体系不完善等短板。因此,亟需加快构建覆盖研发、审批、市场准入、临床应用与医保支付等各环节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11月1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若干措施》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每年获批上市创新药1—3个,力争创新药总数达到10个;培育产业创新综合体3个;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3个;打造创新药产业集群3个。
《若干措施》围绕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把握产业趋势,紧扣临床价值导向、结合重庆产业基础,从6大方面、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综合来看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
“真金白银”支持
政策含“金”量高
《若干措施》从研发、临床、产业化到市场开拓提供全方位政策资金支持,以实实在在的投入激励创新。
例如,在研发阶段,对1类创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按临床试验前和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四个阶段分别立项,给予累计最高170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就可以让企业尤其是小型科创企业在研发各个阶段最需要的时候,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支持。
在临床阶段,着力提升临床研究核心能力,积极引育“大PI”领军人才【大PI(Principal Investigator)指在临床研究中担任主要研究者的专家,需具备医学、药学等专业背景,能独立承担新药临床试验项目】,对于牵头完成新药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给予资金奖励。
在产业化阶段,对创新药每个奖励1000万元,改良型新药、生物类似药每个奖励500万元,中药经典名方产品每个奖励100万元。
在市场开拓阶段,对创新药成果海外权益许可交易,按首付款的3%,最高奖励500万元。
在平台建设方面,对第三方研发和生产机构给予投资补助和运营奖励。对新建CRO、CDMO/CMO医药外包服务平台项目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2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开展服务的CRO、CDMO/CMO平台按年度合同金额的3%,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这些奖励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问题导向,直击产业发展的
“堵点、卡点、难点”精准施策
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临床试验难、伦理审查慢”等问题,提出推行伦理审查改革,实行区域内医疗机构协同伦理审查和结果互认,这就对同一个研发项目在重庆不同医疗机构间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就不用到每个医疗机构去申请伦理审查,这就让企业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沟通成本。并将临床试验申报、内部立项与伦理审查由“串联”改为“并联”同步推进,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启动周期从35周缩短到25周以内。
同时,为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参与临床试验的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政策提出要鼓励开展临床研究,支持将临床试验主持项目、创新药临床综合评价和创新药上市后评价等临床研究项目视同市级科研项目;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视为科研项目纳入科研绩效考评范围;对于属于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公立医疗机构按规定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的现金奖励,不受核定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所需绩效工资总量按规定程序据实追加。这些措施必将有效激发医务人员参与临床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若干措施》还提出优化审批监管,需要核查检验的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为60个工作日。优化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流程,建立“白名单”制度,对纳入“白名单”的物品进口时无需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若干措施》覆盖了从实验室研发、临床研究、产业化生产、市场准入到最终应用的创新药全生命周期,形成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完整政策闭环。
尤其是在医工融合创新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制定创新药重点研发清单,对清单内的项目实施提前介入、开展全程服务,加速研发上市。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推动产学研医紧密协作。针对企业极为关心的创新药应用难、应用慢这个难题,提出要加速创新药进院应用,编制“创新药应用清单”,清单内的产品享受快速挂网,确保15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机构在清单更新后1个月内召开药事会,按“应配尽配”原则配备入院。
此外,还明确提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支付体系,持续完善DRG支付工作机制,对创新药价格形成和医保药品的医保支付加强指导。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推荐和指导创新药产品纳入“渝快保”等保障范围,支持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
集聚创新要素,培植核心优势
培育产业生态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建好用好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引进创新药人才和团队,吸引海内外生物医药人才来渝转化成果、创业成长。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方兴未艾,《若干措施》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开展智能体开发和场景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制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医药“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提升创新药研发效率和智能化生产水平。在投融资领域,提出强化投融资支持,加快构建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生态,国有资本发挥耐心资本作用,支持设立投资并购基金,推动医药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
在园区建设方面,提出构建优质产业生态体系,打造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药生态圈、两江生命科技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石板大健康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区。此外,还明确要加快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推动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西南分中心更快更好发挥作用。

何涯主持新闻发布会。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