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期间,重庆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10月1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立伟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10月1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三场)举行,本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效。图为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立伟介绍相关情况。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质量基础设施包括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个板块,对于市场监管领域来讲,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标准供给、计量能力提升、合格评定效能放大。”郑立伟介绍说。
从标准供给的角度来讲,积极参与制定了人工智能、智能家电、绿色家具等领域的51项国家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提升了产业话语权和竞争力,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如强化了长安汽车、招商车研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自动驾驶领域关键技术的标准化,推动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另外,强力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标准的全覆盖,政府主导制定修订的标准有2838项、市场自主制定修订的标准1.49万项。郑立伟表示,这里面比较大的一项成果就是涪陵榨菜国际标准的立项,这将极大提升涪陵榨菜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花功夫提升产业计量能力。针对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将计量测试技术、方法和设备研究融入到产业发展当中。目前,已经获批筹建3个国家级、9个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碳计量中心,7项科研成果入选全国首批产业计量成果库,2项产业计量成果入选全国“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优秀案例,为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西南铝业在航天工程材料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南铝业正是依托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突破了关键结构件生产“测不了、测不准、测不精”的难题,为C919大飞机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应用。
最后,花功夫提高合格评定效能。大力推动检验、检测和认证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合格评定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了传递质量信任、促进贸易流通的作用。全市现有检验检测全产业链从业机构和企业3336家,去年我市检验检测全产业链规模达597.63亿元,保有各类认证证书7.9万张。在这个过程中,还针对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出台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激励措施124项,帮助688家企业,带动产业产值增加8.15亿元。
郑立伟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强化质量基础设施支撑,积极培育产业质量竞争力和新优势,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