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有哪些成效?10月1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军回答了以上问题。
10月1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三场)举行,本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效。图为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军回答记者提问。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徐军介绍,“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让市场更加有序、购物更加安心。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履行资质核验审查、信息公示管理、规范促销与价格行为等主体责任,让消费者在直播购物、线上消费时更加放心。开展“放心消费行动”,比如宣传典型、发布倡议,鼓励更多经营主体参与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帮助消费者退款超过1.15亿元;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先行赔付,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00万元。对加油机、电子秤、医疗领域广告等,开展了系列专项整治,市场竞争更加有序,特别是加油机的专项整治,重庆的经验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二是让维权更加便捷、处理更加高效。重庆和四川携手处理跨区域投诉超过70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5万元,这项工作也是一个突破,虽然数量只有700件,但是在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下,能够实现川渝跨区域投诉,由异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来处理。联合成立川渝新能源汽车消费纠纷调处中心,消费者、经营者、消委会和专家在网上平台可以开展纠纷调解。畅通渠道,依法处理投诉举报,目前共有2112个消费维权服务站,1211家线上纠纷调解单位为大家提供服务,消费者与经营主体协商和解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推出消费投诉委托调解机制,出台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导则和地方标准,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加专业规范的维权体验。
三是让企业更加诚信、共治氛围更加浓厚。正牵头起草修订《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推动将规范直播带货、遏制大数据杀熟等纳入修订内容,努力让法规更贴近大家的实际需要。通过“全国12315平台”和本地“山城有信”等渠道,公示了23万余条消费投诉信息,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推出了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全程追溯系统,完善了服务质量满意度统计监测制度和规范,让服务质量的评价更有据可依。
今年,国家出台了《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重庆也已经行动起来,29个市级部门联合细化18项重点任务,提出推动“重庆造”标准国际化、开展川渝线下实体店跨区域无理由退货等重庆本地具体工作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建一个更加诚信、更加公平、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徐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