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全民健身新风貌 竞技水平新突破 体育经济新增长 城市更具活力 出门15分钟就能健身

发布时间:2025-10-15 07:02
发布时间:2025-10-15 07:0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0月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体育事业发展成效。

“5年来,全市体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目标规划,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市体育局局长袁光灿介绍,“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新建改建体育公园,以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规模等14项指标已经提前完成。

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00余场

为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重庆积极构建从大型场馆到社区设施,从传统项目到新兴业态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全民健身场地体系。

在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方面,建成龙兴专业足球场等现代化大型体育设施,完成大田湾体育场等传统场馆的升级改造;推动“两江四岸”“山城步道”“金角银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全市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力保群众在15分钟路程之内找到可使用的公共健身场所和设施。截至2024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1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参赛需求,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00余场,积极开展各种综合性全民健身赛事。在全面加强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方面,推动设立各级协会817个,累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9.8万名。

实现国际冬季运动会金牌“零的突破”

在大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方面,重庆坚持开门办体育,共建起29个全运会备战项目。重庆的重点项目艺术体操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射击飞碟、武术散打、击剑花剑、田径竞走等项目首次获得亚运会金牌;2025年亚冬会越野滑雪项目获得2枚金牌,实现重庆在国际冬季运动会金牌“零的突破”。

开工建设仙女山综合训练基地,力争项目建成后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综合训练基地。建成市游泳跳水训练馆,并对市竞训中心的竞走跑道等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着力改善运动员的训练条件。

除了竞技体育外,重庆还积极推动体教融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构建体校、学校、俱乐部“三驾马车”并行的多元化培养体系。现在,全市大中小学普遍设置教练员岗位,有超过一半的学校开展了体育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每年市级及以上的青少年体育比赛和活动超过100场次,体育后备人才规模突破2.7万人,“十四五”以来,累计输送国家队运动员277人次。

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7.95%

“十四五”期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7.95%、增加值年均增速7.7%,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年均增长21.6%。2024年,体育产业预计总规模达830亿元,年人均体育消费1950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举办区县级以上体育赛事978场次,215.52万人次参赛,3.4亿人次观赛,间接拉动消费超124.37亿元。

为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我市成功举办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WTT重庆冠军赛、足球世预赛等竞技类国际赛事18场,直接或间接带动消费超千亿元。

在深化体旅融合方面,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都市乡村体育嘉年华、冰雪运动消费季等80余场体育促消费活动,通过“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产业互引,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赛事规模最大的地方业余足球联赛,“渝超”于今年9月13日正式开赛。截至10月12日,完成比赛37场,吸引近40万人到场观赛,超600万人在线观看。赛场周边的美食集市、消费集市等受到广大市民群众欢迎,体育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