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重庆消费“新地图”活力奔涌

发布时间:2025-10-23 06:59
发布时间:2025-10-23 06:5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清晨的豆花面馆热气袅袅,午后的老茶馆里人气满满……刚刚落幕的“打卡新重庆·我当种草官”活动中,三十位“种草官”在6天时间里,用脚步绘制出一幅热气腾腾的山城消费新图景。从市井巷陌的烟火气到国际首店的时尚范,从防空洞火锅的沸腾到非遗技艺的新生,重庆消费升级的蓬勃气象跃然眼前。

市商务委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300.37亿元,同比增长4.5%,总量稳居全国首位。

种草官用脚步丈量“消费地图”

早上7点,渝中区民生路的龚大娃豆花面馆内已是蒸汽氤氲。去年,老板龚波将这家小店从南坪社区开到解放碑核心区,成为无数“烟火小店”生命力迸发的缩影;在渝北,那家没有招牌、需提前数日预订的川菜馆,老板唐伟对“锅气”的执着,诠释了“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真谛。这股源自市井的蓬勃力量,正在城市有机更新的浪潮中不断延伸。

当后巷经济遇见空间活化,十八梯、戴家巷等老街区迎来华丽蜕变。陈虹的茶馆里,川剧变脸与创意茶单相得益彰,让老地方焕发出新生机。

“国庆七天营业额翻倍,游客既要老味道,也要新体验。”陈虹欣喜地告诉“种草官”。十八梯这条曾经沉寂的街巷,在改造后如今单日客流突破十万人次。

随着夜幕降临,重庆的消费图景继续向立体空间拓展。当“种草官”们从两江游轮上仰望洪崖洞的璀璨灯火、在云端之眼俯瞰万家星光时,夜经济正悄然从水面延伸至云端。据了解,“两江游”夜班航班贡献超95%接待量,云端之眼高空观景台单日涌入5万人。

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连独特地形都化为了消费场景。长江索道变身“空中观景台”,国庆搜索量暴涨226%;轨道穿楼奇观带火整片商圈;防空洞里烫火锅、崖壁步道喝咖啡,“8D魔幻”地形催生出全国独有的消费体验。

文化传承也在创新中焕发新生。雾都剧院里,融合街舞的茶艺表演场场爆满;荣昌夏布变身时尚潮包,焖烧鸡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美团数据显示,重庆非遗餐饮订单同比增长450%,其中20—30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比达四成。

与此同时,国际元素也在重庆找到属于自己的落脚点。法国品牌马吉拉在山城开拓特色咖啡空间,西班牙主厨在披萨店玩转麻辣风味……今年以来,“重庆首店”搜索量翻倍,并且这些“首店”不再扎堆核心商圈,而是更愿深入街巷,与城市基因深度融合。

政策精准“滴灌”助力场景打造

呈现在“种草官”们眼前的是一片蓬勃的消费场景,而这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的精准滴灌。

遍布街巷的小微商户,是城市经济生态健康的关键所在。重庆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小微商户普惠金融计划”为经营者注入急需的资金活水;“街巷焕新计划”着力优化后街小巷的物理空间;“烟火气数字化赋能行动”则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助力传统小店线上引流……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重庆更在消费场景的创新上做足文章,对消费场景进行深度重构和极致利用。从系统化打造“山城后巷”品牌,培育“江崖街洞天”特色空间,到创新发展“天台经济”“洞穴经济”“夜间经济”,重庆不断突破消费想象力的边界。

如今,一系列具有高辨识度的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让“8D魔幻”地形本身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大、最独特的消费IP。

业态的融合共生,也为消费价值的延伸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来,重庆积极推动“非遗+”与文旅、餐饮、时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促进文体商旅联动,以演出、赛事带动周边消费;鼓励“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引入新品牌、新业态,确保消费市场始终保持新鲜感与国际视野。

在提升消费体验方面,重庆同样对标国际水准。大力增设离境退税商店,创新推出“即买即退”乃至“集中退付”等便利模式,极大优化了境外旅客的购物体验。今年1月至7月,离境退税销售与退税金额实现近5倍的增长。

为消费提质扩容构建“生态雨林”

“‘打卡新重庆·我当种草官’活动,不仅是城市消费宣传的创新之举,更是一种高效的消费市场‘民间探测器’,让散落在街巷的优质消费资源被看见、被认可、被放大,极大激发了市场自身的活力。”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李然表示。

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看来,该活动是重庆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目的地的一个缩影。活动通过民间视角、体验式传播,生动展现了重庆消费场景的创新与市场活力的迸发。

展望未来,莫远明建议,重庆要抓住“十五五”的战略风口,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一是营造消费新场景。要持续致力于丰富消费业态,特别是在主题娱乐、文化演艺等方面精耕细作,培育更多元、更沉浸的新型消费场景。

二是打造消费新地标。要以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等为契机,加快推动重庆特色商业街区、特色夜市街区的改造升级。同时,加速陆海国际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消费新地标的建设,力争在高端服务领域实现突破。

三是提升消费品质。要进一步擦亮“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等金字招牌,突出重庆独有的非遗辨识度,提升“渝伴礼”等重庆造产品的品质和产业化规模。大力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文旅产品。

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通过“引育结合”加快集聚高端消费资源、“融合创新”打造巴渝特色消费名片、“对标国际”构建品质多元消费载体、“优化提升”营造近悦远来消费环境等措施,推动重庆消费辐射力持续扩大。

从政策精准施策到消费场景持续焕新,从业态深度融合到国际环境不断优化,重庆正以系统化改革构建起消费提质扩容的“生态雨林”。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