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多来,川渝两省市建设双城经济圈成效如何?
10月22日,市统计局公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综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其中在2021年迈上7万亿元台阶、达到7.5万亿元;在2023年迈上8万亿台阶、超过8.2万亿元;截至2024年达到8.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比重30.3%,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产业基础持续夯实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5年多来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最大亮点。截至2024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202.2亿元,年均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1248亿元,年均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742.8亿元,年均增长6%。
在经济要素支撑下,人口集聚效应显现。在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规模为985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实现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7.5万亿元,年均增长9.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6.7万亿元,年均增长12.6%。
“双核”引领强化“双圈”互动
《报告》显示,近年来,川渝两省市突出成都、重庆“双核”引领,强化“双圈”互动,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协同发展新格局。
截至2024年底,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经济总量分别突破2.9万亿元、2.6万亿元,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比重分别超过34%、30%。
在“双核”带动下,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的市(州)有9个,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的县(市、区)有36个,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的区(县)有26个。
目前,川渝两地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增加值为24230.1亿元,年均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5.8%。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川渝两省市还聚力改革突破、开放赋能,加快提升内联外通水平、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截至2024年底,川渝两地铁路运营总里程超9700公里、高铁总里程超3300公里,5年间川渝间铁路往来货运量累计超过7700万吨;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6个国家(地区)、548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节点,累计开行超3.6万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7万亿元,年均增长6.9%。
《报告》显示,随着川渝两省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两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高品质生活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5年多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增城镇就业人员累计超过700万人,截至2024年底,重庆、四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713元、34325元,年均分别增长6.5%、6.8%。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