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重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何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

发布时间:2023-12-21 08:48
发布时间:2023-12-21 08:4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2月19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39.5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

这个成绩如何而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因地制宜制定改厕模式

走进长寿区双龙镇龙滩村刘文龙家的新厕所,5平方米的厕所亮亮堂堂、干干净净,墙面和地面都贴上了瓷砖,洁具、热水器一应俱全。“以前在猪圈上厕所,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冷风钻,条件和现在简直没法比。”刘文龙说,

刘文龙能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制定的改厕模式。

我市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把各区县分成3个类别,提出不同的改厕方案。如在低海拔和水源丰富地区,推行三格式水冲厕所;在高山地区和水资源紧缺地区,推广生态旱厕。

同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先开展摸底需求,再制定改厕计划,让农民合理选择改厕技术模式。

“改厕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让农户由‘要我改’到‘我要改’。”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按照“愿改则改、能改则改”思路,在改厕模式、建造方式、使用产品种类等方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首村首厕过关制”确保质量

去年,家住奉节县云雾乡屏峰村民刘金培,听说村里推行改厕,立即找到当地的泥水匠帮忙修建。当年10月,他家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可用了3个月就出现了新情况:由于地处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区,冬季管网结冰,供水出现了问题,最后又只得用旱厕。

后来,刘金培向专业人士求助才找到原因,由于泥水匠操作不规范,忘用保温棉包裹管网,导致管网冬季容易结冰,他请来专业施工队才解决了问题。

在农村,具体实施旱厕改造的有两类主体,一种是政府请来的专业施工队全程托管,另一种是农民自己找泥水匠修。“后者虽能节约成本,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保证改厕质量,去年我市在各个区县推广“首村首厕过关制”,即各村改造或新建的第一个厕所,选址、建筑或安装、调试、验收、管护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合格后才能全面推开。所有厕所改造的流程和质量标准,均比照“首厕”进行,以首村首厕过关,带动每村每厕过关。

此外,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全市分别通过对改厕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展技能竞赛,在乡镇选拔了一批改厕领军人才,建立首席改厕专家制度,常态化对本乡镇改厕进行督促指导,明确包片指导人员,分层级定期或不定期提供改厕技术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改厕问题,以保证改厕的质量和标准。

“码上办”实现户厕数字化管护

2021年,我市通过优化升级“码上办—重庆市农村户厕改造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下称“码上办”),借助大数据赋能,农村户厕实现了全程监管和有效管护。

“通过前期的摸排整改,我们发现农村户厕管护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户厕坏了不能及时得到修缮;二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残疾人等,无法及时清掏化粪池。”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

在农村户厕改造过程中,我市建立了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以前,这个平台储存有户主、农户厕所改造的基本信息,但只有台账功能。2021年我市将平台进行了升级,增设了“我要报修”等3个子菜单,村民在手机上就能“下单”,申请需要的管护服务,平台在12小时内就会将订单推送给附近的管护人员,让他们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同时,全市还在每个村配备了农村厕所协管员,协管员的手机App里有农民改厕的信息,如果有农民不会扫码,可以找协管员代为报抽报修,让“方便”的事更方便。

一个月前,丰都县栗子乡建龙村村民郑成芬家的厕所出现了漏水情况,“我扫了墙上的二维码,根据提示,填报了报修信息。当天上午村干部、维修人员就上门来检查维修,仅30多分钟厕所漏水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她说。

截至目前,“码”上办已在全市30多个区县推广使用,解决了上千农户厕所的报修管护问题。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