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按照“数字重庆”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局全力推进“数字商超”建设,着力打造连锁食品超市从进货到销售全链条数字化监管模式,探索解决大型食品连锁销售企业因规模大、门店多、流程复杂造成的进销存记录不全、产品追溯困难、销售过程难以把控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数字商超”65家,并全部接入“政务·渝食安全链条智管”数字化应用中开展日常监管。
据介绍,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搭建重庆市连锁食品超市数字化监管平台,整合企业进货、库存、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实现全链条信息实时采集和共享。
在进货环节,超市通过上传供应商资质、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等信息,由系统自动进行审核,确保食品来源可靠;在库存环节,实时监测食品储存环境和保质期,及时预警过期风险;在销售环节,打造“AI+监管”的远程监管模式,通过在超市重点区域安装AI智能摄像头、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后台建立监管算法模型,对食品销售过程进行线上实时监控。目前,已在全市各“数字商超”累计安装了远程AI识别预警摄像头126个、远程4G温度监测传感器186个。
同时,实施线下“精细化”监管措施,实现线上线下监管闭环。监管人员根据数字化监管平台的数据分析结果,结合日常监管动态评分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线下检查计划。对于线上监管平台发现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超市,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对于消费者投诉较多的超市,重点检查相关问题环节。
在线下检查过程中,监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线上平台的数据,对照检查清单进行逐项核查,并将线下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线上平台,更新超市的监管记录。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科学实施线下监管,形成线上线下的监管闭环。
另外,开展全程“体系化”追溯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每一件食品都有专属的“数字身份”,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都被记录在案。
在连锁食品超市内配置信息查询机,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机扫描食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获取食品的详细追溯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追溯到源头,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权益。
目前,已在全市各“数字商超”累计安装了食品安全智能触摸综合信息查询屏121台,并放置在超市售货区、收银区等显著位置,消费者可随时通过查询屏扫取消费小票查询所购产品溯源合格信息,实现“放心消费”。
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食品销售环节安全监管数字化变革,加快推进“数字商超”“数字冻库”“数字市场”等重点场所数字化监管场景打造,利用AI算法、大数据分析、物联感知等手段进一步开发拓展功能外延,加大基层和企业的推广使用力度,切实推动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提质增效,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市场监管数字化赋能典范。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