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5G巴南产业园B01数据楼ECC监控中心 摄/谢智强
惠科显示模组项目签约落户巴南经济园区
重庆国际生物城
2021智博会巴南区线上展馆
经济园区界石组团
智翔金泰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拥有重庆十大创新示范工厂1家;“灯塔工厂”揭榜企业1家(全市仅5家);创新药物科研开发领跑全市……短短几年时间,巴南缘何一改过往的产业发展印象,成为一方创新创业热土、产业发展高地?
“这与我们深度拥抱大数据智能化浪潮、大力推动‘数智’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巴南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说,通过连续4届参加智博会,不仅拓展巴南产业发展的视界和边界,大量智能化技术、产品、项目的落地,也加快了巴南智能制造、“数智”产业、生物医药等快速发展壮大,为巴南产业腾飞注入了新的不竭动能。
聚焦“芯屏器核网”
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争当行业“灯塔”
智能化,离不开“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从2019年开始,我市一直在加速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以此助推智能产业集群发展。巴南区在引入惠科金渝的基础上,聚焦“芯屏器核网”不断补链强链延链。
2020年12月底,总投资5亿元的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高性能液晶混晶项目在巴南经济园区正式竣工投产。
作为国内新型液晶材料的领跑者,汉朗光电MSLC特种液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其新工厂的投产,补足了巴南新型显示上游液晶材料供应链,使巴南液晶“屏”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目前,巴南依托重庆市新型显示产业示范基地,已聚集起惠科金渝、惠科金扬、汉朗光电、渝惠科技、惠科显示模组、指南针半导体等链上规模企业35家,形成以惠科金渝光电液晶面板第8.6代线项目、惠科千万台液晶显示器、汉朗光电混晶液晶新材料、晶朗光电高液晶精密光电器件、惠科显示模组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并设立重庆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获批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推动从液晶材料、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液晶显示模组,再到整机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不断壮大。
这条新型显示全产业链不是简单的企业聚合,其最大的特点是围绕链主企业补链延链,构建产业生态。今年1月—7月,全区“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实现产值181.6亿元,同比增长39.5%,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38.4%。
惠科金渝是全市平板显示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其建成了全球最先进的也是国内第一条满产的8.6代大尺寸绿色高端显示面板示范生产线,自主研发的8道光罩、多尺寸面板MMG等核心制造技术和关键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实现了企业的行业赶超,也推动了国内高世代LCD产业链的发展。
今年8月18日,经企业自愿申报、区县经信委初审、专家评审等流程,5家企业获评为2021年全市“灯塔工厂”揭榜企业,惠科金渝就名列其中,将努力在企业智能化改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等方面创新示范,成为行业引领企业。
“十四五”时期,巴南将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为依托,引导新型显示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产业链,为进一步壮大重庆“芯屏器核网”做出巴南贡献。
实施智能化改造
推动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新路
走进宗申工业园的生产车间,轻巧灵活的工业机器人动作准确迅速地将一个个零部件进行整合,整个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这是宗申动力完成改造的一个数字化车间。
近年来,巴南区以科技为先导,以智能为核心,支持企业在关键工艺环节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设立智能制造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开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技术改造项目,大大提升巴南智能制造水平。
就拿宗申这条全新打造的宗申动力101生产线来说,整条产线由49台全自动专用设备、54台工业机器人以及众多3D视觉、激光二维码系统、RFID读写系统和数以千计的传感器组成。从产品设计阶段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PLM,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ERP,再到制造过程管理的MES系统,直至底层设备控制的PLC,基本实现了全流程拉通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实时控制。
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后,操作人员减半,同时生产效率提高14%,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6%,运营成本降低17%,单位生产能耗降低29%。品质、耐用度、降噪音等指标均大幅提高,产品趋于零缺陷。
同样获益的还有百亚股份。作为一家从事卫生用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企业,百亚拥有“自由点”“妮爽”“好之”等知名品牌,其在巴南的工厂共建有卫生巾、纸尿裤生产线20余条。
“通过对这些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企业不仅每月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升了生产效率。”企业负责人介绍,如今,百亚年产卫生巾、纸尿裤超20亿片。
截至目前,巴南区已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52个,累计建成建设翰昂、宗申动力等32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在这些智能化项目的加持下,企业效益规模不断提升,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加固、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1月—7月,巴南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8.3%,工业投资增长34.1%,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5.9%、36.3%。2021年,预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不仅是工业,2020年巴南还实施了智慧农业“四大行动”,众多农业智能化项目的落地实施,也让巴南乡村搭上“智慧列车”。
著名的“巴南银针”茶叶基地,就实施了茶叶智能化试验示范项目,新建了5G智慧仓库建设,5G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茶叶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等,有力提升了“巴南银针”的生产、管理、销售质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打造5G特色产业基地
数字经济活力迸发
今年8月,位于巴南经济园区的市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腾龙5G巴南产业园开始试运行,这是西部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项目整体建成后可容纳1.6万至2万个机柜。
近年来,为加快融入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巴南积极锁定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重点产业,主动作为,围绕“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着力构建“一核五园”的数字经济产业载体,以打造“重庆南部数据中心集群”为核心,统筹规划高职城、公路物流基地、国际生物城、重庆巴南经济园区、惠民智慧总部新城等园区,实现有机错位和高质联动合作。
腾龙数据中心就是“一核”所在。腾龙5G巴南产业园共规划建设8栋数据大楼,目前试运行的是1号楼。1号楼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上4层,可容纳2000个机柜。大数据中心通过水冷空调技术,将机柜“房间”温度保持在23℃。
同时,大数据中心还配套了变压器、高/低电压柜等,确保机柜里的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运行,绝不断电。而一旦断电,就让备用电池及时供电;电池消耗的同时,接着启动柴油机发电。并且整个供电切换的过程都是智能的,可以做到无缝衔接,确保服务器不宕机、数据不丢失。
据腾龙控股集团负责人介绍,1号楼的2000台机柜将与重庆电信合作,主要承接本市各委办局机关、重要企业的数据业务,与腾龙在水土的大数据中心形成“同城双活”的发展格局,确保数据安全。这也将是我市唯一能与水土数据中心实时传输、同城并联运行的数据中心,为构建我市数字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巴南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成效初显。已聚集相关上下游企业15家,成功创建重庆市5G产业建设基地,京东电商产业园、申通电商物流科技产业园、中通智能电商产业园等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巴南区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巴南将继续加强5G网络建设,积极打造重庆5G特色产业基地,构建集5G关键材料、芯片模组、核心器件、终端、软件及应用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形成以经济园区为核心的5G产业集群,带动数字经济及有关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进一步支持推动5G通信产品研发产业化,继续围绕政府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积极推进5G融合应用发展,真正让大数据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链接
开启智慧政务大厅工作模式 群众办事更方便
“现在办事真方便,很多事情靠手机就能完成。”近年来,巴南区充分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及物联网技术,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通过实施行政服务大厅智能化项目,大幅提升了行政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首肯。
智慧交易大厅通过运用门禁系统、自助服务系统、大屏系统、音视频监控系统等,让企业和办理群众实时看到项目信息、方便群众办事。
该项目交付使用后,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一窗综办,通过一窗综办系统,实现集成受理服务、提高一窗受理效率,让群众一窗办理,区行政服务中心也成为全市智慧政务大厅的标杆,在2020年的中国国际产能产业博览会上荣获“2020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优秀案例”。
新大厅运行以来,全区行政许可类事项共1257个,设置综合窗口121个;办件总受理量272721件、办结量268439件、办结率99.5%,取号平均等待时间8分钟;群众分别通过“渝快办”占比64.6%、窗口办理30.81%、自助终端系统4.56%;共接待办事群众340502人次,日均接待办事群众1143人次。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