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宗申航发生产车间,机器人把完成组装的发动机运往下一道工序。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3月27日,巴南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暨招商对接活动上,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申航发)吸引了众人目光。这家位于大江科创城天明组团的低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如今已成长为行业翘楚,在国内民用无人机发动机市场拥有60%以上的占有率。
同样是在大江科创城,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利信科技)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部件,得到了各国压铸行业同行的高度赞赏;重庆帝勒金驰通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勒金驰)研发的新产品全地形车,仅今年前两个月拿到的订单就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
这些企业是大江科创城创新主体的典型代表。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大江科创城已聚集科技型企业379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据介绍,目前巴南区已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6076家,总量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0家。
是怎样的创新生态,培育和支撑了众多创新主体的蓬勃生长?
建平台
把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口“搬”到巴南
“2022年前,要做产品的高原适应性试验,你就真得去高原。”宗申航发项目办经理翟少兵说,摩托车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在技术结构、性能要求和应用领域上存在巨大差异,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适应性试验。
2018年,翟少兵和同事搭乘装载着试验发动机的卡车抵达青海格尔木。“从海拔2800米、3500米到4700米,我们要在不同的海拔反复做试验。一般早晨5点钟出发,下午5点钟才能返回,一待至少两个月。”有一次,翟少兵和同事遇上了沙尘暴,当时的恐惧他至今难忘:“遮天蔽日、飞沙走石,鼻子、耳朵里全是尘土,卡车轮胎都埋了大半……”
高海拔区域天气多变,暴雪、霜冻、暴雨是家常便饭。直到宗申航发2022年建起了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这样的情形才得以改变。
高空模拟试验台模拟了高空低气压、低温等发动机工作环境,能够模拟测试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等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状态。“相当于把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口‘搬’到了巴南。”翟少兵说,这大大提高了研发团队的工作效率。
在2024年底举行的珠海航展上,宗申航发一口气推出了C80I、CA100I和C60I三款全新发动机:C80I发动机运用全数字化双FEDAC系统,可精准调控桨叶、飞行与发动机协作,降低油耗、延长续航;CA100I发动机通过创新点火控制设计,提升飞行器载重与航时;C60I发动机能在4000米海拔顺利启动,最大使用海拔高度超5000米,最大起飞重量优于同量级产品。
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宗申航发还开发出适配多种低空经济场景的航空动力系统。比如,其轻量化、高效率的发动机成功应用于无人机物流配送和农业植保等领域;在空中应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其发动机也深受青睐。
“近年来,大江科创城全面帮助企业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已建成国家级、市级各类创新平台68个,涵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多个方面。这些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大江科创城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然介绍。
截至2024年底,巴南区以大江科创城、重庆国际生物城、数智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地,累计认定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49个,其中国家级13个。
引人才
4个月让新产品良率大幅提升
美利信科技厂房里,8800吨超大型压铸机正为某知名新能源车企生产车身后地板。
2021年,这台超大型压铸机以国产“首台首套”的身份,被安装在大江科创城美利信现代工业园,自此,美利信科技的战略新品——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后地板迅速稳定上量。
“这台压铸机能将原来的铆接、冲压、焊接、锻造成型等数十道复杂工艺合而为一,不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美利信科技新技术开发研究院院长徐澄介绍。
以前,美利信科技只是一家摩托车、微型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2005年4月,公司管理层调整产业结构,果断放弃当时利润不错的摩托车和微车市场,进军通信产业和汽车产业。
随着通信产业迭代升级,2019年,美利信科技在攻克5G基站核心部件制造关键技术时,遇到了困难。因为对高真空压铸技术工艺沉淀不足,无法突破瓶颈,产品良率偏低。当年8月,在德国压铸行业深造多年的徐澄受聘加入美利信科技,他通过4个月攻关,改进关键环节工艺技术,让这款新品的良品率提高到95%,产出率也得到极大提升,奠定了美利信科技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基础。
随后,美利信科技又引进大量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和资深专家,形成了一支超过400人的技术人才队伍,获得各类专利授权超过180项。
“我们积极对接区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动员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开展人才申报工作。”陈然介绍,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江科创城的人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近年来巴南区累计引进数字经济人才、高素质人才2600余人。2024年,该区1847人获批“新重庆人才”A—F类人才,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
拓新品
一项新技术带来的底气
“今年前两个月,我们的全地形车销量已经赶超去年全年。”3月24日,在大江科创城花溪组团,帝勒金驰副总经理徐成介绍:“我们的全地形车能应对多种地形条件,马力足、载货量大、通过性能强,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成立于2015年的帝勒金驰,前身是重庆航天巴山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通机营业部,主要从事通机及微耕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传统的通机和微耕机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也越来越低。”徐成说,随着农业智能化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帝勒金驰从2022开始,投入数百万元研发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上市后,我们接到了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的订单。可产品第一次出口就在海关滞留了近3个月。”徐成说,因为这是全新的产品,没有任何行业标准,海关无法对其进行商品分类,多方努力下,问题才得到解决。
今年前两个月,帝勒金驰出口全地形车300多辆、产值500多万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产值8000万元。”徐成说。
这一底气,来源于一项新技术——全地形车搭载了企业自主研发的四驱高低速转化系统,能够实现四驱和两驱的随时自由转换。
“正是这一技术的成功运用,让我们今年的订单成倍增加。”徐成介绍,下一步,全地形车还会用上基于CAN总线通讯协议的智能控制系统,用手机就可以远程定位和控制。
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是近年来大江科创城持续实施的行动。园区着力优化“产学研用”联动创新生态,加强与重庆理工大学协作,推动企业研发一批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创新产品,支持企业用好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相关政策。同时,园区按研发投入报核总额存量部分不超过1%、增量部分不超过5%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们要更好地服务其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主动引导前沿技术高效对接市场。”巴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里将制定出台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方案,逐步建立健全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一盘棋”工作体系;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激励全区创新主体加大研发。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