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渝中区用一个产业生态圈,带动一条百亿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5-11-18 11:29
发布时间:2025-11-18 11:2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我们将用两年时间,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11月17日,渝中区黄花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开工,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作为市级的重点工程项目,渝中区携手央企中冶赛迪、中建二局打造黄花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片区投资总额120亿元,将立即启动首期14亿元项目建设,新增11万余平方米生产性服务业优质载体。

“链主”企业带来一个产业园

开工建设的渝中区黄花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位于黄花园大桥南桥头石黄隧道入口的两江丽景酒店旁边。作为进入渝中半岛的通道之一,有“半岛之门”美称的黄花园大桥南桥头,与上至上清寺、下至洪崖洞一带临江亲水,也被称作“城市阳台”。

“黄花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成后,将利用黄花园核心节点及周边区域,集聚工业设计、工业软件等业态,打造服务全市的‘设计名城’‘软件名城’,形成一座软信行业的生态圈。”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说。

提到产业生态圈,则不得不提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简称“中冶赛迪信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响应“三线”建设,一支800人的钢铁设计团队从鞍山来到重庆,成立了中冶赛迪的前身“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最初,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的办公楼就在黄花园的山坡上。以前这里叫‘双溪沟’,钢院成立后才改名为‘双钢路’。现在还保留着的几栋红砖灰瓦的苏式建筑,就是以前钢院的办公楼和家属区。”渝中区该负责人说。

早在几年前,渝中区便与中冶赛迪的母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签署了战略协议,共同开发建设黄花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几年里,渝中区与中冶赛迪对黄花园片区的老旧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补齐了漏水、漏电等基础设施短板,投资建设了绿化带、儿童游乐区、停车场等,让老小区焕新、居民住得舒心。

种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得益于产业园周边完备的配套,中冶赛迪成为第一批与园区签约的“链主”企业。

中冶赛迪计划以“钢铁工程技术、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建设、绿色环保”为核心开展高端咨询业务,围绕“创新链—孵化链—供应链—产业链”四链,在园区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标杆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效益渐显

坐落于渝中区华盛路的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长于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其自主研发的国产安全网络通信技术“V2V视联网”网络通信协议,打破国外垄断,被广泛用于数字政府及多行业场景应用。

这家公司将西南总部设在了渝中区。落地后,他们还打造了“疆算入渝”项目,建设了重庆与新疆之间的超低时延算力传输通道,时延低至0.56毫秒,为重庆算力枢纽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凭借这样一家民企,渝中区在国内安全通信领域获得了先发优势。

像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重庆赛迪奇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工业智能化领域,其《物联网在iSmartONE智慧铁水运输系统的应用》项目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网润集团聚焦区块链和工业软件研发,其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务领域。

近年来,渝中区大力发展软信产业,一批行业头部企业扎堆落地。截至目前,这里已集聚各类软信企业4400余家。2024年,渝中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05.9亿元,同比增长10%,产业增加值85亿元,占GDP总量的5%。

随着渝中区黄花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的开园,渝中区软信产业发展也将步入快车道。

未来,渝中区将推动软信等重点新兴产业的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重点聚焦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四大软信领域,奋力打造全市软信重点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和集聚发展区,力争到2027年产值突破120亿元。

让人才安心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渝中区软信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达6.8万余人,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让这些技术人才安心发展?

这几年,重庆环球互联网产业园先后聚集了70多名从阿里、华为、腾讯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回流的技术人才,成功孵化11个软信创业项目。

“当前,很大一部分大厂‘35+’的技术骨干面临着上升空间有限、降薪的处境,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业意愿。我们敏锐察觉到这一现象,搭建了这样一个创业孵化平台。”重庆环球互联网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他们搭建起“35+重庆血缘”创业俱乐部,对接互联网大厂里具有重庆籍、重庆学籍或重庆项目经验的技术“大牛”,通过需求调研建立人才精准画像,提供创业引导。

4年多来,这一项目成功对接了70余名拥有创业意向的互联网大厂技术骨干,形成了完备的数智人才资源库。

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渝中区建设了“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切实解决外来优秀人才安居问题。

“以前自己租房,要么太远,要么太贵。”在紧临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渝中区化龙桥“泊寓人才公寓”,26岁的字节跳动工程师高铭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小屋。这里的1600余套房源,是政府专为在附近上班的软信行业从业者建造的保障性长租公寓,不到2000元的月租,家电家具一应俱全,适配年轻人的居住需求。

“十四五”时期,渝中区共推出了12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147套(间),有效满足了外来人才的居住需求。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