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池塘“浑水摸鱼”,挑担冲过点线、将麻线搓成绳……10月25日,在开州举行的首届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村趣”运动会上,这些传统农活,成了运动项目,吸引了川渝29支队伍、近500名运动员参赛。

激烈的“浑水摸鱼”比赛。记者 罗芸 摄
本次“村趣”运动会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与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主办。运动会以川渝两地毗邻地区基层群众为主体,以乡村生活和农事生产为题材,全面展现新时代川渝群众的新风貌,在激烈的比赛中激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
既是劳动,也是运动
当前正是红薯成熟期,“挖红薯”赛场战况激烈。在划定的红薯土地里,选手们拨开泥土,机敏地寻找着红薯块根,果断地将块根挖出。不一会儿,许多选手身旁都堆起了大小不一的“战利品”,成了这个秋天丰收的见证。
“浑水摸鱼”的赛场,本是一块“原生”池塘。选手们穿着防水连体衣,蹚入泥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里,这里有!”观众们在塘边指点,引得选手们迅速扑过去。滑溜的鱼儿从选手们的腿间钻过去,不少选手情急之下跪在塘里,双手把鱼捂住,惹得观众们哈哈大笑。
本次运动会为期2天,来自川渝两地“一廊四带”的29个县(市、区)近500名基层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在充满乡土气息的竞技中增进交流,角逐田径、趣味、棋牌3大类共15个小项的比赛,为两地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一廊四带”是指川渝两地围绕泸永江、资大文旅、川渝高竹新区和万达开4个区域发展经济圈,结合资源禀赋,合理设置川南渝西、川中渝西、川东北渝北和川东北渝东北4条特色文明实践带,串珠成链形成的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
运动场上,增强合作意愿
“旱地龙舟”比赛中,队员们以脚代桨,步伐一致,骑着“龙舟”奋勇争先,诙谐的动作引得现场笑声不断。
“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思的运动会,大家都玩得很嗨!”在赛场边,开州队队员冯秋杨笑着对记者说。这次该区作为东道主派出15人的队伍,是从各乡镇中通过比赛选拔出来的,实力非凡。但在比赛角逐的同时,他们也沉浸在趣味运动中。
在相互比拼的同时,川渝两地的区县也加深了友谊,为未来合作搭建起“桥梁”。
“趣味比赛是最好的桥梁,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相互了解,未来有更多机会相互合作。”四川省宣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部刘小龙告诉记者,该县与开州、城口等区县已在志愿服务、篮球比赛等方面有合作。未来,宣汉将进一步紧密与重庆相关区县的联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有更多创新与协作。
运动现场,歌唱丰收与文明
“老茧磨光的镰刀哟,收割金色的麦浪,闪烁稻谷的光芒……”一曲《嗨起来的村庄》,唱出了农村秋收的景象和农民丰收的欢乐。
在比赛现场,“村趣”组委会为参赛选手和现场观众准备了《嗨起来的村庄》《香肠乡》《螃蟹调》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展示川渝两地在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等方面的成果。
“川渝地缘相近、文化同源,举办‘村趣’运动会,是落实两地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部署的具体行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将有助于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共享、精神文明成果普惠,让群众在互动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四川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川渝两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川渝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为唱好“双城记”、建设“经济圈”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据了解,自2024年启动“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川渝两地以“跨省共建”模式创新打造文明实践“一廊四带”,组建跨区域宣讲队伍2000余支,联合开展文化活动8000余场,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升级,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