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成果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上半年,重庆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空间格局、基础设施、现代经济、改革开放、生态宜居等五个方面具体目标,迭代实施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等“十项行动”,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以来,重庆着力提升成渝双核能级,累计推出3批次112项合作项目事项,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标志性工程提速建设,成渝间日均开行高铁动车组100多对,“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精品旅游线路持续火热。同时,重庆着力推动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渝西地区汽车零部件产值已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川渝高竹新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一体两核多点”的新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基础设施方面,重庆聚焦内畅外联,积极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重庆东站、渝厦高铁重庆段建成投用;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千里轻舟”货运班轮正式开行,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3亿吨;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投入运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稳定运行,疆电入渝主体工程投用。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上半年重庆提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全市汽车、摩托车、装备、材料产业增加值和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快速增长。1—7月,汽车、摩托车、装备、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24.5%、8.7%、7.1%,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产量分别增长26.8%、70.4%、25.7%,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1%。重庆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提质建设,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正式揭牌,1—7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增长19.7%、14.5%,总量分别增至9123家、7.45万家。
今年以来,重庆还聚焦互促共进,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AI赋能数字重庆建设,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民营经济提速发展,“一园两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成立,1—7月市属重点国企利润总额增长8.4%,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4%。枢纽港产业园和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综合服务体系提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4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3.6万列,带动1—7月全市进出口增长9.1%。
在生态保护方面,重庆联合开展长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等“九治”攻坚,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城市治理方面,全面推进“9+2”中心城区一体化治理,执法事项综合率超过了70%。公共服务方面,4批次355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地,公积金、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质扩面,两地群众享受到更多同城化便利。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