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贯彻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截至今年7月 重庆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9亿人次

发布时间:2025-09-29 15:10
发布时间:2025-09-29 15:1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2025年8月18日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9月24日,记者从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悉,截至今年7月,重庆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9亿人次,同比增长8.1%。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编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规划期限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在市委领导下,我市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为总牵引,与四川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初见成效。

政策制度持续完善方面,重庆与四川共同印发推进方案,支持建立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多个示范点项目。印发《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迭代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四梁八柱”。

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方面,今年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共46个,已完成投资39.41亿元。文旅特色持续彰显,开展“跟着春晚游重庆”等活动,曝光量超30亿人次。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9亿人次,国内游客消费2976亿元,同比增长11.1%。重庆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

今年8月以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围绕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的都市旅游核、成渝古道文旅景观带、长江三峡文旅景观带、风情武陵文旅景观带等部分重点项目,发现当前我市重点项目在统筹谋划、加快推进、特色打造、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两地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调研组建议整合各类优质文旅资源,将各类文旅项目连点成串、串珠成链,凸显重庆辨识度,积极争取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加强文旅融合,共建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培育巴蜀文旅走廊重点项目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将巴蜀文旅走廊打造成为世界文旅品牌,发挥重庆雄奇山水、红色基因、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聚力培塑都市旅游、壮美三峡、武陵风情等文旅IP。

强化品牌辨识度,提炼川渝共推的旅游口号、品牌标识,形成更多两地共推共用的旅游品牌和精品游线,加快构建入境旅游“渝进蓉出”“蓉进渝出”机制,将重庆打造为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