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潼南区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智慧农业、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党委副书记肖体琼,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副所长王海峰,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副处长李想;市农业农村委主任李春奎、副主任周松及经作处、农产品加工处、市场品牌建设处、信息化处等8个处室负责人;区委书记文天平,区领导张翱、罗全良参加。
潼南区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文天平向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等合作单位及市农业农村委对潼南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文天平说,此次签约的都是农业领域“国字号”,在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研发、农产品加工、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积淀深厚、成果丰硕。当前,潼南聚焦“134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发挥比较优势、放大特色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期,农业“国家队”与潼南区形成务实合作,这是潼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起点,将有力赋能潼南农业全链条升级、全要素激活、全方位跃升。大家共同集成资源、联合创新,用好潼南丰富应用场景,发挥技术、人才、渠道等优势,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见效,携手实现更大发展。
李春奎充分肯定潼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对此次签约表示祝贺。李春奎表示,潼南区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数字农业率先示范、农产品加工势头强劲、品牌营销“潼越山海”,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向上向好。市农业农村委将全力支持合作事宜落地见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在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农业品牌体系建设上助推潼南先行先试,打造丘陵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范例,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是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权威机构。
王小兵说,近年来,潼南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农村改革基础扎实、智慧农业初具规模、绿色发展底蕴深厚,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前瞻视野和务实担当。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将紧扣潼南农业优势与未来所需,在柠檬价格指数、“人工智能+农业保险”“区块链+蔬菜”应用推广等联合创新探索,支持潼南国家数字乡村区域综合型试点建设,推动潼南农业更有优势、更有特色、更有辨识度。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是我国农机装备科研领域核心研究单位,集农机化科技创新、教育培训、质量检测、农业工程规划设计为一体,拥有千余项各类科研成果和授权国家专利。
“西南丘陵山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阵地,农机化所与重庆市在丘陵农机研发、人才交流等领域已有较好的合作基础。”肖体琼表示,农机化所将充分整合双方创新资源,结合潼南水稻、油菜等特色产业需求,建好丘陵山区农机应用场景,研发优化农业机器人等智能农机装备,促进农业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同打造西南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研究机构,致力于解决全国农产品加工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课题,具有丰富实战经验。
“潼南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基础坚实、应用场景丰富,特别是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充分感受到潼南诚意,对合作充满信心。”王海峰表示,将与潼南共建科创平台,聚焦潼南柠檬、油菜、蔬菜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需求,围绕柠檬果胶和膳食纤维、NFC国家标准建设、油菜加工、尾菜标准化利用等六大重点方向,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争取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推动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学科优势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科研成果丰硕,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想介绍了学校社会服务机制、学科建设等情况,表示潼南现代农业产业链基础坚实、潜力无限,将依托学科群“组团式”社会服务机制,用好人工智能等优势资源,帮助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同时围绕潼南农业品牌体系建设、目录制定、标准体系等方面,做好农业品牌价值评估,打造产业链整体服务形态,助推潼南农业强链固本、智改提质、品牌跃升。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