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大决策预公开 > 重大决策意见征集

公开征求对《关于加强产业园区人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1-10-26 14:58
发布时间:2021-10-26 14:5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为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人才培养工作,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中心的意见》,市经济信息委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产业园区人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规定,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包含公平竞争方面的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110201027日,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110271800前实名反馈至市经济信息委产业园区处。

联系人:贾雪

联系电话:63899485

电子邮箱:cqsyqb@163.com


附件:关于加强产业园区处人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11019日            


关于加强产业园区人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各产业园区:

认真落实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扎实抓好产业园区(含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综合保税区中以发展工业和信息化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和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以下统称产业园区)人才队伍建设有关工作,更好地发挥各类人才在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现就加强产业园区制造业人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产业园区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自2002年全面启动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以来,通过20年的快速发展,全市产业园区已经集聚了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4%以上,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们要看到,全市产业园区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人才供给不足、企业用工”仍较突出实际问题。加强产业园区人才有关工作,打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服务支撑体系,成为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时期,加强产业园区制造业人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坚持党管人才、产业导向、市场调节、服务先行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搭建人才支撑平台,优化人才服务管理,加快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制造业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创业平台、干部成长摇篮,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支撑。

二、重点工作

(一)重点培养三类人才,夯实产业人才坚实基础。注重培养一批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才,发挥产业园区产业人才领头雁作用。各产业园区要加强制造业企业家队伍的教育培养,着力培养企业家的实业情怀,塑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家的责任担当。注重引进、培养一批在制造业领域行业领先、贡献突出、带动性强的行业领军人才,以此引领带动相关行业更好地在园区集聚集群发展。注重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产业园区产业人才生力军作用各产业园区要根据产业发展和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实际,引导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柔性培养、产教合作订单培养、新进人员岗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方式,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引进、培养一批善创新、肯钻研、懂技术、会操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注重培养一批园区管理人才,发挥产业园区产业人才推动力作用。各产业园区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把全区(县)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产业园区,充实园区管理干部队伍,并加强其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园区管理、资本运营、企业服务等领域新经济、新知识的系统性、专业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园区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构建完善三大体系,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加强人才储备体系建设。产业园区组织制造业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的长期合作,以联合办学、订单培训、实作实训、挂职锻炼等方式,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就业意愿,建立产业人才储备中心(库),加快储备一批产业人才。引导、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岗位轮换、职务晋升、人才培养等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适应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储备机制。加强专家服务体系建设。市经济信息委各行业处室、各产业园区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建立完善制造业专家库,并适时进行滚动更新。要着力发挥专家库存专家在产业规划、决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应有作用,经常组织专家进园入企开展形势分析、产品开发、技术诊断、政策咨询等服务活动,为园区建设、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市经济信息委、各区县经济信息委、各产业园区要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组织开展制造业人才培训。把园区管理干部纳入全市经济信息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之中,定期开展素质提升培训,推动机关相关处室与区县经济信息部门、产业园区互派干部交流锻炼。

搭建完善三大平台,加强人才对接服务。搭建产业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进一步完善重庆市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人力资源服务功能并将其延伸到各个园区,打造园区制造业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市经济信息委有关处室、各重点产业园区要主动加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人力资源中介的联动协作,根据园区制造业人才需求实际每年定期开展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搭建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各产业园区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建设研发创新、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等技术创新类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重庆市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市技术创新类公共服务资源并实现对全市园区的全覆盖,让制造业企业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着力解决技术创新人才短板制约。搭建产业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各产业园区要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和高层次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园区建立产业人才服务管理平台,适时调度掌握制造业人才需求动态,经常组织开展人才沙龙、人才超市、用工招聘、技能培训等活动,全力优化人才服务管理工作。

四)聚力打造三大基地,建设产业人才高地。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孵化园,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加快引进一批实力强劲的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和科技型企业,打造科技型人才集聚地。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立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支持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企业设立重点(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柔性集聚制造业高端人才打造成果转化基地。各产业园区要着力发挥各类创新资源的积极作用,支持其与入园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园区开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成果入股或转让等方式开展项目合作,推进有关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实现就地转化,为制造业科技型人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各产业园区立足于构建特色产业创新生态,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深度合作,支持其在园区设立产业学院,支持其与重点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开设产业急需的教学课程(班级),开展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订单(委托)培养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在入园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着力解决企业短期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经济信息委将把园区人才工作作为加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进一步建立完善园区人才调度监测、教育培训、服务管理等服务支撑体系。各产业园区要高度重视制造业人才工作,坚持产业发展与人才工作、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全力做好产业人才的储备、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加强联动协作。市经济信息委相关处室、各产业园区要主动加强与教育、科技、人力社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联系,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方式,畅通人才供需总量、专业培养方向、人才就业愿望、创新创业动态等信息渠道,研究解决园区制造业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产业园区要主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持续深化制造业人才的服务管理。

(三)加强服务工作。各产业园区要进一步深化服务,为制造业人才成长发展、干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行电子政务,优化行政审批,为制造业人才更好地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的政务环境。围绕解决看病就医难、子女入学难、生活环境差等突出问题,各产业园区要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人才(专家)公寓等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活环境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产业园区要大力宣传贯彻、创造条件落实全市和各地的人才政策,做好产业人才相关政策措施的探索创新要加倍呵护和培育创新型、实干型、领军型的制造业人才,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类人才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担当作为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总结推广各个园区在人才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在全社会尊重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