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正以崭新的姿态和前所未有的速度,编织着一张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体交通网。从铁路货场的繁忙景象到机场航线的不断拓展,再到高铁建设的稳步推进,黔江区正逐步实现其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宏伟蓝图。
10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江区委书记罗成,区委常委高苏秦,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张志锋,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唐洪芳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罗成表示:“迎接高铁时代,是市委、市政府交给黔江的重要课题,是黔江建设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
发布会现场。华龙网记者 李文科 摄
抢抓时代机遇,推动区域互联互通
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的开通,不仅将打破了渝东南片区无高铁的历史,还将显著缩短黔江与周边省市的时空距离,形成以“50分钟到重庆,2小时到成都、贵阳,3小时到长沙、武汉”的时空圈。
为确保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带动效应,黔江区从“大讨论”“树标杆”“优规划”“务实干”四方面来抓,发动全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放宽眼界,“抢抓高铁机遇、建设中心城市”;找准黔江发展的综合差距和行业差距,在全市区县和武陵山区中心城市各树立1个学习赶超的综合标杆和行业标杆;统筹空间、形态、功能,重构“一主两副五组团”城市空间布局;紧扣建设“两高地一中心一门户一示范”任务,谋划推出工业翻番、挖潜增效、城市崛起等行动计划。
黔江城区。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体现在黔江铁路货场的持续壮大上,在这里,一排排标准化的集装箱整齐排列,巨大的龙门吊在空中灵活作业,将一箱箱货物精准吊装到火车上。自散堆货场建成以来,这一设施逐渐成为区域物流的核心枢纽。今年1至8月,货场吞吐量已达52.9万吨,极大地推动了区域货物流通。货场负责人介绍道:“集装箱功能区的建成标志着黔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本地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物流服务。”高铁与铁路货运网络的结合,为黔江与周边区域的连接带来了更稳固的支持。
黔江立体交通网。杨敏 摄
提升区位优势,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
随着高铁通车,黔江区的交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在加快高铁进程的同时,也大力推动公、铁、空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作为重庆“一大四小”机场架构中的重要一环,黔江武陵山机场近年来完成扩容升级,旅客吞吐量持续增长。黔江武陵山机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们机场的航线不断增加,通航城市已达13个,航班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逐年上升。”
道路运输网络的完善则是黔江区立体交通体系的另一重要支撑。为形成畅通的公路交通网,黔江区先后建设并升级了多条高速公路,目前形成了“1座支线机场+3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布局。这样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不仅提高了出行效率,也使黔江在渝鄂湘黔边界区域中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黔江丝绸公司生产车间。杨敏 摄
强化区位优势,推动产业与旅游发展
交通的改善不仅便利了居民的出行,更为黔江区的产业和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交通网络的升级,特别是高铁和航空的联合布局,为黔江区产业集聚与产业链延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将依托交通基础、开放平台,建设渝东南空铁联运示范区,成为渝东南货物集散中心、铁路物流中心,推动铁路货运量达到480万吨/年,建成渝东南物流综合枢纽。”张志锋表示,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为代表,黔江区正在加速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伴随交通枢纽的建设,黔江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旅游方面,高铁的开通将使黔江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吸引到更多游客目光。黔江区政府依托“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规划了以黔江城市大峡谷和白垩纪恐龙谷为核心的景区矩阵。通过多层次的交通布局,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黔江,领略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与独特文化。这条集便捷性与多元化于一体的交通通道,不仅为黔江带来了旅游客流,也成为地方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通过交通与产业、旅游的多向融合,黔江区正在逐步打造出一个交通便捷、产业多元、旅游活跃的区域新高地。未来,黔江将继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的便捷性和服务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