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师节,渝中区地标建筑WFC环球金融中心通过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教师节祝福语。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我市现有专任教师40.95万人。如何引领这支队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何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庆辨识度”?重庆奋力书写自己的答卷。
为学生配置“三类导师”
位于璧山区的重庆中医药学院既是全市唯一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也是一支年轻的“生力军”。如何锻造一支优质的师资,学校创新了方法。
2023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重庆中医药学院,同年9月顺利开学,成为重庆直辖以来唯一新设置的普通本科学校和全国第26所中医药高等院校。
开学后,该校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学生学业导师李学智和其他几位学业导师一道,找到几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他们交心谈心,针对性地给予辅导。
校党委书记周建军介绍,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学校中医学院、针灸推拿(骨伤)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选拔出187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三类导师”——成长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和科研指导。
同时,该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支“三栖名师”(会看病的教师、会教书的医生、会育人的科学家)队伍。
此外,该校还引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古中医研究院院长留小忠教授团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院长刘春山教授团队、“燕青门正骨派”团队,建立古中医研究院、经筋研究院、中医康复研究院,成立刘华宝、唐成林、赵朝庭3个名中医工作室,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外引+内培”促进教师成长
在中小学阶段,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过去的一年,该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负责人叶凯组织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助力他们在专业方面快速成长。据了解,每年该校都会为每一位新老师和新班主任安排一位指导老师结成“师徒对子”,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校党总支书记周鹊虹介绍,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阵地,借力“师徒结对”专业发展平台、“一实好课堂”教师成长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学习平台、比赛科研研讨平台、教师培训管理能力培养平台、“一实书吧”文化交流平台六大平台,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六大平台为我们打造了自主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舞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叶凯举例说,学校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成长营和沙龙等活动,以此激发青年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
周鹊虹还透露,在做好“内育”文章的同时,学校还念好“引”字诀,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织就多元引才网络,不断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入学校教师队伍。同时,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近年来,该校获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5人,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1人,53名教师荣获“智慧名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专业型双师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来自市教委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有专任教师40.95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3.2万人。其中,高等教育6.04万人、高中教育6.88万人、义务教育21.91万人、学前教育5.99万人。
在这些教师中,各类全国先进模范教师97人,全国先进教师集体(团队)49个。高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国家级人才717人次,较“十三五”期间增加约310人;基础教育有各类全国名师名校长、学科专家50人次,各类市级优秀教育人才12000人,市级骨干教师较“十三五”期间增加1951人。
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辨识度”,重庆有目标,有路径。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开展政治建设思政铸魂行动、规则立德固本强基行动等“六大行动”。
其次,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目前,我市已构建“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校本重教研”四级联动互补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教育家型教师”五级递进成长引领通道。
第三,在培训上下功夫。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市共投入4亿元,培训各级各类教师和校园长10万人次。仅今年以来就投入1.4亿元,培训教师和干部3万人次。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总体目标,聚焦建设“专业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创新型”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完善“育师”“强师”“惠师”“尊师”四大体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