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在重点工程项目中
渝府办发〔2022〕100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贯彻落实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重点任务分工》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8月29日
贯彻落实在重点工程项目中
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工作方案重点任务分工
| 
 序号  | 
 工 作 任 务  | 
 责任单位  | 
 备注  | 
| 
 一、实施对象范围  | |||
| 
 (一)推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  | |||
| 
 1  | 
 各地区、各部门在谋划实施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时,要妥善处理好工程建设与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关系,深刻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初衷,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结合当地群众务工需求,充分挖掘主体工程建设及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方面用工潜力,在平衡好建筑行业劳动合同制用工和以工代赈劳务用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  |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  | 
|
| 
 2  | 
 鼓励非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  | 
||
| 
 (二)明确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范围。  | |||
| 
 3  | 
 交通领域主要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沿边抵边公路,港航设施,机场,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等。  | 
 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各区县政府  | 
|
| 
 4  | 
 水利领域主要包括水库建设、大中型灌区新建和配套改造、江河防洪治理等。  | 
 市水利局,各区县政府  | 
|
| 
 5  | 
 能源领域主要包括电力、油气管道、可再生能源等。  | 
 市能源局,各区县政府  | 
|
| 
 6  | 
 农业农村领域主要包括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乡村振兴局,各区县政府  | 
|
| 
 7  | 
 城镇建设领域主要包括城市更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排水防涝、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保障性住房、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公共服务项目等。  | 
 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 
|
| 
 8  | 
 生态环境领域主要包括造林绿化、沙化土地治理、退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水生态修复等。  | 
 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政府  | 
|
| 
 9  | 
 灾后恢复重建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恢复和加固、生产条件恢复、生活环境恢复等。  | 
 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委、市能源局,各区县政府  | 
|
| 
 10  | 
 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各领域重点工程项目中能够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指导目录。  | 
 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 
|
| 
 二、重点工作任务  | |||
| 
 (三)形成以工代赈年度重点项目清单。  | |||
| 
 11  | 
 国务院教育、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体育、能源、林草、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特点、当地群众务工需求等,在国家层面列出适用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项目,分领域形成年度项目清单,指导地方建立本地区适用以工代赈的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 
 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能源局等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12  |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22年启动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围绕适合人工作业、劳动密集型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抓紧组织实施以工代赈。  | 
||
| 
 (四)以县域为主组织动员当地群众参与。  | |||
| 
 13  | 
 重点工程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要根据能够实施以工代赈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的劳务需求,明确项目所在县域内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时间及劳动技能要求,并向相关县级人民政府告知用工计划。  | 
 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14  | 
 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要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建立劳务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开展政策宣讲和劳动力状况摸底调查,组织动员当地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与务工,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 
 市人力社保局,各区县政府  | 
|
| 
 15  | 
 培育壮大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提高当地群众劳务组织化程度。  | 
 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16  | 
 项目业主单位要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做好以工代赈务工人员合同签订、台账登记、日常考勤等实名制管理工作。  |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五)精准做好务工人员培训。  | |||
| 
 17  | 
 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各类符合条件的培训资金和资源,充分利用项目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联合施工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  | 
 各区县政府  | 
|
| 
 18  | 
 探索委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开展培训,提升当地群众中小型机械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水平。  | 
 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各区县政府  | 
|
| 
 19  | 
 依托实施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为重点工程项目提前培养熟练劳动力。  | 
 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各区县政府  | 
|
| 
 (六)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 |||
| 
 20  | 
 相关地方人民政府要督促项目施工单位尽量扩充以工代赈就业岗位,合理确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标准,尽可能增加劳务报酬发放规模。  |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21  | 
 施工单位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用工名册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经务工人员签字确认后,原则上将劳务报酬通过银行卡发放至本人,并将劳务报酬发放台账送县级相关部门备案。坚决杜绝劳务报酬发放过程中拖欠克扣、弄虚作假等行为。  | 
||
| 
 三、严格规范管理  | |||
| 
 (七)项目前期工作明确以工代赈要求。  | |||
| 
 22  | 
 重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等要件中,要以适当形式体现能够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在社会效益评价部分充分体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技能提升等预期成效。  |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23  | 
 初步设计报告或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明确实施以工代赈的具体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及可向当地提供的就业岗位。  | 
||
| 
 24  | 
 相关部门要在批复文件中对项目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就业提出相关要求。  | 
||
| 
 (八)项目建设环节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 |||
| 
 25  | 
 重点工程项目业主单位要在设计、招标投标过程中明确以工代赈用工及劳务报酬发放要求,在工程服务合同中与施工单位约定相关责任义务。  |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26  | 
 施工单位负责以工代赈务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 
||
| 
 27  | 
 监理单位要把以工代赈务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务工组织管理和劳务报酬发放等作为工程监理的重要内容。  | 
||
| 
 (九)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 |||
| 
 28  |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项目业主单位等,围绕当地务工人员组织、劳务报酬发放、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等,对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实施情况加强监管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 
 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29  | 
 项目建成后,项目竣工验收单位要会同相关部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和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对以工代赈实施情况开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竣工验收、审计决算的重要参考。  |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四、组织保障措施  | |||
| 
 (十)形成工作合力。  | |||
| 
 30  | 
 坚持中央统筹、省部协同、市县抓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  |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31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力量配备,确保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措施落地见效。  |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 
|
| 
 32  | 
 县人民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与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衔接,抓好以工代赈务工人员组织、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劳务报酬发放监管等具体工作。  | 
 各区县政府  | 
|
| 
 (十一)加大投入力度。  | |||
| 
 33  | 
 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在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中实施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原规定的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并尽可能增加。  | 
 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政府  | 
|
| 
 34  | 
 利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工代赈任务方向)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 
 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 
|
| 
 35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自身财力积极安排以工代赈专项资金,统筹相关领域财政资金加大以工代赈投入。  | 
 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 
|
| 
 36  |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加大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  | 
 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各区县政府  | 
|
| 
 37  | 
 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实施公益性项目。  | 
 市工商联、市民政局等部门,各区县政府  | 
|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