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列车送岗位,精准服务惠民生。
2022年,大渡口开通了“义渡就业列车”,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培训服务等多元化综合性服务。
两年来,大渡口已建成就业创业服务站点141个,“15+5”人社服务点覆盖率100%,累计带动3.8万人就业。
“一辆车”让上万人实现了“就业梦”。“义渡就业列车”改革案例被评为重庆市人力社保领域最佳实践激励推广案例、重庆市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第三批)向全市推广。今年1—9月,大渡口城镇新增就业10366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362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52人,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位列A档。
义渡壹秋堂非遗工坊里,一群居民围坐在一起,学习制作山茶花
“义渡金手指”重庆小面技能展示交流活动现场
站点全覆盖
家门口的工作一站直达
走进大渡口新山村街道人社便民服务站“知民居”,可以看到里面“大有乾坤”。自助服务一体机一字排开,“义渡就业列车”智慧就业驾驶舱展示就业动态、企业岗位、零工订单等信息一目了然,宽敞的培训室不定期举办创业培训沙龙、劳动相关政策法规培训……
“义渡就业列车”就从这里出发,穿梭于大渡口的大街小巷,将家门口的好工作送到千家万户。
24岁的余女士是一位听障人士。大学毕业后,因为听力障碍找工作屡屡碰壁,要么收入太低,要么干不久就被辞退。灰心之际,她了解到大渡口的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正在招人。
经过短期培训,她很快就上岗了,从事数据标注的工作,还当上了组长。“以前的工作只有1500块工资,现在1个月到手能拿3000多。这里工作环境舒适,氛围也好,我特别满意。”
据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里像余女士这样的残疾人员工有72人。除了数据标注,基地还开发了残疾人手工编织、新媒体运营及非遗剪纸等项目,让残疾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自去年入驻大渡口区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已完成项目80余个,累计项目总产值约108万元,开展技能培训300余人次,帮助500余人次实现就业。下一步,公司还计划针对宝妈群体开展培训以充实数据标注员队伍。
在义渡壹秋堂巾帼非遗工坊里,二十几名妇女围坐在一起,专心致志地缠丝钩编,手指翻飞间,精美的花卉胸针“新鲜出炉”。王女士是其中一员:“年纪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家门口做做手工蛮好的,像今天做的这种非遗胸针,一个可以卖100多元。在这里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
义渡壹秋堂巾帼非遗工坊是我市首个城市社区非遗工坊品牌,以文化为核心、以非遗为载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四位一体模式开展市场化运行,致力于帮助辖区宝妈、大龄失业等居家妇女及残疾人灵活就业增收。截至今年9月,工坊面向辖区居民共计开展专业及公益非遗技能培训20余场,覆盖辖区妇女400余人,培育匠心人才30余名,带动9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1000元,创造产值25万元。
除了上述特色载体,“义渡就业列车”还建成了九宫庙街道便民创意集市、八桥镇青创基地、跳磴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胜镇义渡数字零工市场,并积极推进茄子溪街道义渡影视零工基地建设,真正实现“站点全覆盖、一站一特色”。
其中,义渡数字零工市场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上,荣获“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三等奖。
实施“创星”计划
护航创业项目一路向前
“义渡就业列车”不仅让家门口的工作唾手可得,还让无数创业梦想破茧而出。
2024年6月,大渡口区启动了“义渡就业列车·创星”计划。大渡口区以“三城联动、政府搭台、导师跟扶”方式,全面提升企业质量,辅导“领航之星”;遴选区内潜力企业,进行系统化培育,孵化“锋芒之星”;针对高成长型企业,开展赛事辅导、专项技能提升等,培育“翘楚之星”;通过大渡口区、忠县、成都成华区三城协作,全方位、系统化开展品牌活动,培育“独步之星”。同时,还开展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主题沙龙及招聘活动、“义渡就业列车·创星”计划高校人才发掘等。
8月,来自大渡口的冷欣参加大渡口与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市浦江区、德阳市罗江区、达州市大竹县、甘孜州丹巴县共同举办的“同心致远 共创新程”区域协作就业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是“竹弦琴(改良版胡琴)制作与推广”,入选“个人创星”组15强。以竹纤维代替红木,以碳纤维代替蟒皮,让传统胡琴的制作改良升级,在全国属于首创。冷欣表示,通过这次创业大赛认识了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推广竹弦琴集聚了多方力量。
以赛为媒激发创新活力。在“创星”计划的加持下,今年,大渡口“tsRNA血液肿瘤诊断”“未来社区智慧生活项目”晋级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重庆市选拔赛暨第八届“渝创渝新大赛”先进制造、“满天星”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组和银发经济组市级决赛,“tsRNA血液肿瘤诊断”项目获得市级决赛二等奖。
据大渡口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创星”计划实施以来,大渡口还开展了“解锁夜市经济,创业创新先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创新思路与举措”“从简历诊断分析求职—你准备好了吗?”等导师主题巡诊活动6场,为创业者们讲解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市场调研与项目选择、成本核算等内容,深入浅出的培训激发了学员们的创业就业热情、拓宽了创业的眼界和思路。
与此同时,大渡口不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流程,“真金白银”支持项目发展,实现4个工作日内办结,今年以来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4万元,惠及16个创业项目,发放贴息56.96万元,惠及30个创业项目。
强技能育人才
精益求精锻造一技之长
一“技”激起千层浪。
10月23日,“义渡金手指”重庆小面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在大渡口风雨广场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厨汇聚一堂、大展身手,现场制作麻辣鲜香的重庆小面,绝技轮番上演,热辣鲜香四溢,引得观众们连连惊叹,掌声雷动。
10月25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二届邮政快递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大渡口区圆满落幕。来自全市邮政快递行业56家企业的93名选手,在快递员和快件处理员两个竞赛项目展开巅峰对决。行业技能最高水平的碰撞、先进的新材料、新设备令人应接不暇。
两场重磅技能大赛相继在大渡口举办,足以证明大渡口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突出成效。
现代化产业催生技能人才发展。以重庆小面产业为例,大渡口区人力社保局以建设重庆小面产业园为契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打造重庆小面专业技能人才引培服务体系,积极鼓励院校、企业建设重庆小面专家团队、小面大师工作室,协助引进更多资深的小面大师,并开设了PLC工程技术人员、全媒体运营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培训课程,为产业园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技能人才也需要精益求精“锻长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大渡口区持续增强培训资源供给,深入园区、企业、生产车间走访调研,引导企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培训,做好“岗位+培训+就业”三环衔接、“学校+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三方联动、“培训计划+紧缺职业+补贴标准”三目录引导的“3+”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同时,着力改革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构建以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为主,职业技能竞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为补充的多元评价体系,先后推荐秋田齿轮刘太钟、中冶建工集团吴钢成功获评“最美巴渝工匠”“高技能领军人才”等称号,刘太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动示范效应,推动实现高技能人才量质齐增。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