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5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的19项计划指标全部达到序时进度,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等11项指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部分指标好于预期。
强化扩容提质 就业“基本盘”更加坚实
今年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6.8%,同比增长2.4%,6月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落实失业保险降费率、就业补贴等政策,今年上半年为企业减负23.9亿元。实施“稳岗贷”扩围降息,提供低利率贷款163亿元,稳定岗位15.9万个。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吸纳就业9.5万人,“满天星”行动计划带动新增软信从业人员3.2万人。
深入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出台12个县制造业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社保卡“一卡通”为青年推出“三免五送”特色服务,上半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24.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0.3%。实施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制定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项政策,推出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和大龄农民工就业补贴、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等增量政策,上半年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18.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1.3%。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5.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6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推出人才创新创业陪跑人支持政策,建立创业全程陪跑机制,实施“渝创渝新”创业扶持行动,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在全国率先上线“个人创业一件事”服务平台,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3亿元,直接扶持创业0.7万人。培育创业孵化园区114家,累计孵化市场主体1.27万户,直接带动就业25.6万人。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8万人次,与重点产业匹配度保持在86%以上。拓展低空经济、文旅康养、生态环保等领域就业岗位,实施“不夜重庆”就业服务行动,培育主题夜市248个,带动就业6.9万人。迭代“渝悦·就业”应用,就业服务事项三级贯通,打造“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
强化改革惠民 民生“安全网”更加可靠
深入实施高质量参保行动,开展“零城保”家庭提质,通过大数据比对促进64万未参保人员参保,截至6月末,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12万人、654万人、667万人。个人养老金覆盖476.7万人。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扩围至11家平台企业,已覆盖73万人。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
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49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增至每人每月165元,惠及38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水平双提升改革试点拓展到15个区县、惠及4.1万人。调增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定期待遇,惠及1.4万人。工伤保险待遇经办服务“全渝通办”,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落地,已纳入49家协议机构。持续完善“四防”协同机制和“四位一体”防控体系,打造“信用+社保基金监管”品牌。上半年,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047.6亿元、总支出974.3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迭代“渝悦·社保”应用,压减办理环节29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免申即享”,无感认证438万人次。与广东建立养老保险关系“渝粤快转”机制,办理时限缩短70%以上。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3665.7万人,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76%,试点打造社保卡“一卡通”人才服务园区、社保卡社区消费生态圈。整合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社保服务更加便民利民。
强化人才支撑 发展“动力源”更加强劲
上半年,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等引才活动180场,带动引进人才3.3万人。新招收博士后469人,同比增长4%,其中全职博士后413人,出站留渝率保持在90%以上。“三支一扶”计划首批招募681名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聘用退休“双高”人才842名,同比增长44.2%。统筹实施产业、专家帮扶、人才赋能等六大人才发展专项,引育各类乡村振兴人才1.8万人。
启动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吸引全球15个国家(地区)的589个项目参赛。新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站14个、市级13个,选派和接收顶岗科研人员203名。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1416人,同比增长26%,数量居全国第一。深入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新评聘特级技师39名。高质量举办第八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吸引635名行业高手同场竞技。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技能强企工程,高技能人才达到179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2%、保持西部领先。提速“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中心建设,发布《“一带一路”国际技能标准开发规程》,建立首批国际技能认证服务站17家,发起“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合作友好城市倡议,持续扩大技能合作“朋友圈”。
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成为国家首批8个地方改革试点省市之一,指导涪陵、长寿、永川等10个区县完善园区开发区薪酬管理办法。推动跨区域人才“同城化融入”保障机制试点,上半年川渝互认共享高层次人才1.3万人,提供服务1200余次。四是人才服务凸显新质效。全国首创“目录+计分”人才评价机制,新认定A—F类人才4.9万人。入库职业经理人110人,集聚13名金牌“职业经理人”。推进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一件事改革,迭代人才认定、项目申报、就业创业等6个一件事应用场景。升级“渝才荟”功能,73项服务一键直达,创新打造“产才智配”AI模型,面向“33618”等重点产业链双向匹配人才,精准引才1.3万人。上半年提供人才服务26.5万人次,满意度达99.9%,持续涵养最优人才生态。
强化创新治理 和谐“稳定阀”更加牢固
“渝悦·根治欠薪”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和非工程建设领域用人单位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全覆盖。今年1-6月共处理欠薪案件2620件,为1.88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2.11亿元。二是源头治理有效。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探索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创新。深化“渝你同行”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程三年行动,探索全周期劳务派遣用工企业服务监管新模式,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络,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三是多元治理有度。构建矛盾联调、力量联动、信息联通的多元处理机制,推动劳动人事争议联处联调。实现“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全覆盖,全市监察执法“一屏掌握”。上半年,我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3万件,调解成功率78.2%;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达到100%。
市人社局表示,下半年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以更实举措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支持企业挖潜扩容。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四大攻坚行动”、十万大学生职业体验行动等,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达到40万人。抓好分类就业帮扶,扩围实施以工代赈,开展劳务品牌提质增效行动,全年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30万人。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推广“产教评”“订单式”“项目制”培训,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升级“不夜重庆”就业服务行动,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推动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
二是以更强力度深化社保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养老保险高质量参保行动,持续推进“零城保”家庭参保提质试点。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筹资和待遇水平双提升,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提质,深化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方便群众治伤就医。抓好居民待遇权益资格综合认证改革,打造社保规划师队伍,让社保服务更加惠民暖心。
三是以更高标准抓好人才引育留用。持续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等引才活动,高质量办好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年引进各类人才8万人以上。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招收博士后千人以上。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办好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提档“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中心,积极备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实乡村人才振兴行动,选派“百团千人”专家服务基层,全年新增乡村振兴人才3万人以上。全面迭代“渝才荟”应用,升级人岗匹配智能体,拓展综合应用场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是以更严要求筑牢劳动关系稳定防线。深化治理欠薪综合改革,优化“渝悦·根治欠薪”应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制度落实、欠薪线索处置质效提升、非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降量等六大专项行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对违法用工行为应查必查、应立必立。推进《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立法工作,持续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