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重庆)授牌仪式在北碚举行。市科协供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10月19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重庆)授牌仪式在北碚举行。万州榨菜科技小院、北碚蜜桃科技小院等6个科技小院批准设立,并现场授牌。
小院产生背景: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此次授牌的重庆6个科技小院为:万州榨菜科技小院、北碚蜜桃科技小院、巴南香桃科技小院、铜梁辣椒技小院、忠县柑橘科技小院、石柱黄连科技小院。
据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多重挑战,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但是,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农技人员远离农民和农村等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三农”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和研究生转变以往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师生进驻农家小院,零距离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群众亲切地称这种农家小院为“科技小院”。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小院”逐渐成为农业科研、示范推广和培养农科应用型研究生的创新平台。
小院使命:建成服务三农重要窗口助力精准扶贫
农技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小院设立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和环境安全,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与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关系转变;改善农民生活与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三农和谐发展;扎根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有理想、肯奉献新型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农技协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指出,科技小院是一种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很好结合在一起的模式,它能让研究生发现并极大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研究生长期驻扎在生产一线,可以通过全过程跟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农业产业的影响超出依托单位本身,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并且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柯炳生说。
柯炳生强调,要把科技小院联盟建成服务三农的重要窗口,成为精准扶贫的实干家,在助力精准扶贫、保障国家粮食和环境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小院功能:以“实”为根本坚持“四零”宗旨
农技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小院以“实”为根本,长期扎根生产一线、脚踏实地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四零”宗旨。
零距离。深入生产一线贴近实际开展生产调查、科学研究和技术集成,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人员下村入户开展“面对面”的农民培训和“手把手”的技术服务,使村民不出村甚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接受技术培训,在生产现场就可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零时差。科技小院开展农业科研、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服务的时间和内容与田间生产需求同步,针对田间出现问题,争取第一时间发现、研究并加以解决。
零门槛。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较低、需求参差不齐的现状,科技小院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内容及方法,使不同层次、年龄、身份的农民都可无障碍地得到技术培训和服务。
零费用。针对农民经济条件差、生活不宽裕的现状,科技小院为他们提供的各类技术培训、服务和指导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在技术培训中和服务中,技术人员自带设备、自备交通工具、自己解决食宿。
目前,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在四川、福建、江西、广西、重庆等地建设了科技小院。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