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情况

铜梁 建成38个乡村振兴车间 让老乡们在家就业

发布时间:2021-09-15 16:22
发布时间:2021-09-15 16:2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非遗传承人向坪漆村村民传授彩扎技

高楼镇乡村振兴车间,为当地居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近年来,铜梁区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创新性开展乡村振兴车间创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帮助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立足区域特色、整合产业资源、实现多方共赢……通过建设乡村振兴车间,铜梁区让更多老乡留在老家,让群众做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并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

据铜梁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共建成投产乡村振兴车间38个,主要生产有电子产品、服装制品、旅游产品、弹簧类机械配件、茶叶、包装材料等,创造就业岗位800多个,已吸纳就业1200余人,另有12个乡村振兴车间正在建设中。

到今年年底,铜梁区将力争在全区有条件的镇街实现乡村振兴车间全覆盖,吸纳就业1500人左右。

高楼镇高楼村

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日前,在铜梁区高楼镇高楼村乡村振兴车间,30多位农民工正在聚精会神加工着电子产品配件。

“这个乡村振兴车间是利用高楼村闲置房屋办起来的,面积有100多平方米,进入车间的农民现在达到35人,她们中既有脱贫户也有残疾人,平均月工资达到3000多元,其中高的有4500多元。”车间管理员张选桃说。

高楼镇是铜梁边远的农业山乡。今年上半年,高楼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把乡村振兴车间的创办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经过精心筹备,乡村振兴车间于今年4月18日顺利投产。

“乡村振兴车间创办建立只是完成了工作的第一步,把乡村振兴办好办活,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工稳定增收才是目的。为此,高楼镇立足长远,从提升农民工素质和技能入手,展开劳动纪律和技术培训,尽快让农民工转换角色适应新的环境,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人。”铜梁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进入车间的农民工,该镇优先选择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开业前每天早上送到铜梁工业园区的企业培训,晚上用专车接回家中,前后时间长达一个月。在培训中,镇里严格要求,企业精心指导,每一位农民工掌握了技能合格才能上岗。下一步,高楼镇还将继续创办新的乡村振兴车间并切实加强管理,在办起的基础上运行好,能增收,有效益,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太平镇坪漆村

传承非遗文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铜梁是中国龙灯之乡。在这里,龙灯彩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与乡村振兴车间结合起来,创造就业机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走进太平镇坪漆村的龙灯彩扎基地,制做好的彩龙、灯笼和各式造型的灯组有序摆放,几十位工人有的制做灯笼,有的剪裁裱糊,有的焊接,车间里忙碌而有序。

据介绍,2018年,坪漆村建起了龙灯彩扎基地,组织村民开展龙灯彩扎技术培训和彩扎务工,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为满足坪漆村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务工的需求,铜梁整合资金140万元,帮助村里新建起专业化制作的龙灯彩扎基地扶贫车间,还邀请了两位市级非遗项目龙灯彩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技术指导。

“我们对前来车间务工的群众进行了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了彩扎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对接销售市场开展订单式的生产,现在我们订单充足,销路有保证,让群众的收入稳定有保障。”铜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坪漆村贫困户周光学独自抚养两名未成年子女,家中还有年过八旬的老人要照顾,他无法外出务工。建在家门口的彩扎基地给他看到了新的希望。“这淡季做得百多块钱一天,旺季做得两三百一天,这种还是可以的。现在离家门口近了,又把技术学到了,还照顾了孩子照顾了老人。”周光学说。

据了解,彩扎基地乡村振兴车间建成后,坪漆村还搭建起专门的运营管理团队,推动彩扎基地拓展市场、打造品牌,吸纳更多的包括脱贫户在内的村民务工增收致富。

石鱼镇长乐村

解开群众就业之锁

“我们村乡村振兴车间自开工以来,由于加强了管理,不仅进车间的农民工上班人数稳定,生产一天也没有落下。现在她们已经领到了两个月的工资。平均下来,月收入有2000多元,多的有3000多元。”铜梁区石鱼镇长乐村村支书熊达友说。

在长乐村乡村振兴车间内,车间堆码着待加工的汽车配件,加工好的产品整整齐齐摆放在包装筐里待运。以妇女为主的农民工分列在操作台两边,她们手持电动工具,细致地把一件件汽车配件砂磨得平整光滑。

“这个车间是村里利用闲置房屋建起来的,今年5月31日正式开工,在进入车间上班的30多名农民工中,有七八位是脱贫户、低保户和残疾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行,绝大多数成为了熟练工。她们每天都能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保证了收入的稳定。”熊达友介绍说。

今年60岁的印向珍是首批进车间的村民之一。“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两三千块现金装进荷包,又照顾了家里的老小,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谈到在车间的收入,印向珍笑得合不拢嘴。

“目前,石鱼镇长乐、太康两个村的乡村振兴车间已经建成投产,其它6个村也正在抓紧筹办之中。”铜梁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为把乡村振兴车间这一新生事物办好办出特色,该区将继续强化对乡村振兴车间的指导和管理,不断总结经验,解开群众就业之锁,促进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