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情况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创新赋能 绘就“业兴村强民富”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5-15 17:58
发布时间:2025-05-15 17:5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市民到虎峰山体验菌菇采摘

重庆高新区巴福镇钟鹤村的光伏长廊为现代农业储能供电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农机正在柑橘基地里平稳运行

业兴村强民富科学城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正以破竹之势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农业生产实现了由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转变,农村发展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融合迈进,农民生活实现了由追求温饱到全面小康提升的转变……

这些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一幅以山水为底色、以奋斗为笔触,精心绘就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重庆担当。

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的背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科技创新赋能

加速农业生产变革

田野里不见农机手,只有一辆自动驾驶农机平稳前行,实施旋耕等作业……5月14日,在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的柑橘基地,技术人员在电脑上设置路线后,农机无人驾驶平台“农用坦克1#”不仅自主沿规划路线平稳行驶,还能高效完成旋耕作业。

该平台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也是西南地区首个可实现无人驾驶多功能作业的中型农机通用平台。据了解,借助柑橘基地安装的土壤传感器等设备,平台还可以根据设备反馈数据,自主决策该完成什么样子的对应作业,整体作业效率能够提升30%。

以科技力量赋能现代农业。在重庆,科技创新正加速农业生产变革,为丰收埋下伏笔。

在重庆高新区巴福镇钟鹤村13社成方连片的李子林里,全自动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正进行着精准灌溉,水珠均匀地洒向李子树。村民刘凡丽手持手机,紧盯屏幕,不时放大查看相关信息。

“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分析李子的长势情况,像土壤的干湿度、酸碱性,以及空气的湿度、风向、日照等数据一目了然,还能远程进行智能水肥灌溉、病虫害治理。”刘凡丽边说边在手机上熟练演示。这套智能系统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劳作负担,更有效保障了果子的品质。去年,刘凡丽家的蜂糖李喜获丰收,产量高达3000多斤,为家庭增收3万元。

作为“2023年巴渝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钟鹤村围绕童家石河水库、冷家河水库,精心规划建设了集农业体验、休闲、科普、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

如今,这个曾经位于城郊的村庄,正在实现华丽转身,从“被城市包围的洼地”蜕变成为“聚合城乡资源的都市微度假目的地”。

几十公里外的鱼塘里,养殖户王勇正忙着给网箱里的鱼苗投放饲料。他笑着说:“以前,喂鱼,就像蒙着眼睛走路,全靠碰运气。现在好了,AI算得比我还准,饲料成本降低了,鱼还长得又快又好。”

王勇提到的AI,是重庆善海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及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推出的“数智渔业平台”。过去养殖户靠自身经验养鱼,水质、投喂量全凭感觉。如今,系统依据养殖单元各项数据,精准给出投喂方案,如同给鱼塘请了“智慧管家”。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水产团队负责人刘海平介绍:“经测算,通过优化饲料、灾害预警、自动化增氧管理等,该鱼塘项目一季的亩均效益从800元增至2012元,人工成本每年降低18万元。”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学城得到了生动诠释。作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先锋”,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不断拓展产业创新之路,为夯实现代化新重庆的乡村根基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创新赋能

绘就精彩产业画卷

产业兴、乡村兴。乡村振兴,产业是重要引擎。

近年来,科学城立足多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实施“小而精”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积极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绘就绿美生态画卷。

在金凤镇海兰村,一块块整齐划一的地块上都种上了时令蔬菜。每块地都有标识牌,标注认领园主的信息。在这里,播种、管护、收获……不仅让市民体验到农耕生活的乐趣,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更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作为金凤镇海兰共享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一期工程,待二期运营设施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集乡村休闲观光、亲子体验式农业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研学基地,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改善人居环境,解决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近就业问题。

距离海兰村不远的九凤山上,2000余亩梨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如诗如画。待梨果成熟后,它们将被运往生产车间,开启“变身之旅”。

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上,梨果经过严格筛选、清洗,再经过灌装、旋盖、贴标、打码等一系列工序,将变成一瓶瓶清甜微润、营养丰富的梨汁、梨膏。

长期以来,九凤村村民大多以初级产品形式销售梨果,面临销售方式单一、价格不稳定、运输损耗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九凤村村民委员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凤巢九凤”梨膏自主品牌。

梨农叶明伟高兴地说:“我们种了二十多年大黄梨,以前都是拉到市场上卖,小个头的很难销售。现在村里请来专业梨膏厂加工,梨子的价值涨了近10倍,对我们农户来说太划算了。”九凤村的千亩梨花山,每年梨果产量约20万斤,丰收年可达30万斤。通过发展梨果深加工产业,九凤村成功探索出一条让梨果充分发挥价值的“致富路”。

此外,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累计争取中央和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105万元,带动社会投资约1.5亿元,实施走马镇金马村果园改造、巴福农旅融合产业项目等9个特色产业项目,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机制创新赋能

夯实产业振兴根基

如果说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那机制创新则是激活这一引擎的关键密钥。

在曾家镇,成片的羊肚菌如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间,菌盖饱满厚实,菌柄挺拔茁壮,蓬勃的长势预示着丰收在望。

这份生机盎然的背后,是曾家镇以党建为引领,对村级集体资源的系统性整合。通过大胆挖掘林下经济潜力,尝试羊肚菌野化种植,曾家镇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返乡种植技术人才柴正梦对家乡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虎峰山林间常年落叶堆积成腐土,水质清冽纯净,简直是天然的菌类培育场。”

为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福来村、虎峰山村与柴正梦展开深度合作,形成 “一村出资、一村出地、一人出技术”的创新模式。

福来村以村集体企业资金入股,虎峰山村以土地作价入股,柴正梦则凭借专业技术参与管理运营,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激活沉睡资源,释放发展活力。

2023年底,虎峰山村羊肚菌野化培育取得突破性成功,种植基地迎来大面积丰收,实现产值近500万元。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提供了约40个稳定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持续增收。实实在在的收益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菌菇种植的热情,也为周边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树立了标杆。

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虎峰山村持续探索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沿山播种羊肚菌种,打造集采摘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感受拾野乐趣;依托大规模野化种植优势,着力培育有机食品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采取立体差异化培育方式,春季种植黑皮鸡枞,夏季种植榆黄菇、粉红侧耳等,秋冬季主打羊肚菌,同时积极谋划羊肚菌酱、羊肚菌酒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在福来村和虎峰山村的带动下,曾家镇其他村庄也争相发展特色产业,纷纷成立强村公司,引入人才与村集体合作开发项目。去年,全镇村集体收入达112万元,各村收入均超10万元。

从产业兴、百姓富到乡村美、百姓乐……从空间重构到产业共兴、从生态共保到治理联动,城乡融合的“任务书”正在变为“实景图”。可以预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以科技创新驱动,全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