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山野绿意盎然,果实累累,处处涌动着丰收的热潮。目前,位于南城街道双河场、官地两地的高山蔬菜已进入集中采收期,农户抢抓农时穿梭田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抢收增收”图景。
“今年玉米长得好,每亩能收一千五六百斤。”南城街道双河场村种植户邓龙书望着自家地里沉甸甸的玉米穗,脸上满是笑意。这份丰收的底气,源自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加之山泉水灌溉,使得这里的高山糯玉米积累了更丰富的营养,不仅口感出众,更因远离污染的生态种植模式,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如今,成片的玉米田如绿毯般铺展在山间,饱满的果穗压弯了枝头。每天凌晨,这些带着山风气息的玉米便通过冷链车运往中心城区各大市场,为农户增添新收益。
与玉米地的丰收景象不同,官地村3000亩季节性蔬菜基地里,黄瓜采收已近尾声。田埂上,农户们挎着竹篮穿梭其间,熟练摘下顶花带刺的黄瓜,很快将一筐筐黄瓜运至地头货车旁集中分拣。“黄瓜采收顶多再收10来天就得清地,得抓紧抢收。”官地村村委工作人员吴玉龙擦了擦汗,指着满载的货车介绍,“咱们的菜主要发往江津区、江北区,少量销往南川本地,平均一天收入能有两万块。”
近段时间的连续高温和暴雨天气,给蔬菜采收增添了变数。“雨天一多,黄瓜叶子容易烂,病虫害来得特别快!”种植户陈坤池一边快速摘着黄瓜,一边道出抢收的缘由。为减少损失,农户们每天天刚亮就下地,顶着露水采摘,“采摘时间大多在凌晨三四点,清晨气温低,口感更好。”
从饱满的玉米穗到鲜嫩的黄瓜,丰收的喜悦正随着农户的忙碌而蔓延。如今,这些高山蔬果正源源不断运往城市餐桌,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