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晨雾萦绕在山腰间,中央驻渝媒体调研团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城口县治平乡。当地海拔近2200米的月亮坪上,茂密的林下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腐殖土,天麻种植户寇广健弯腰拨开土层,露出饱满结实的乌红杂交天麻。
“这个品种我们摸索了近二十年,最适合高山林下环境。”他轻轻掂量着刚挖出的天麻说道,“现在一平方米能收获30斤鲜货,主要销往陕西、湖北和云南。”
这是城口海拔最高的天麻种植基地之一,治平乡已发展天麻4000余亩。寇广健作为乡里天麻产业的带头人,亲历了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化发展的全过程。
他指着远处的一片林地介绍,治平乡龙塘坪天麻产业基地采用仿野生林下种植模式,最大限度保持生态环境原貌。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散户”的组织方式,龙塘坪天麻基地今年产值预计突破600万元,带动就业220余人,发放劳务收入66万余元。
调研团正在调研松柏问山大漆艺术村落。记者 刘冲 摄
随后,调研团转往北屏镇松柏村。在松柏问山大漆艺术村落,一栋由闲置农房改造的木工坊静立在村落一隅,“我们从儿童木工坊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木艺、漆艺、自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研学基地。”基地负责人介绍,村里通过收储16栋闲置农房,改造艺术家工作室和共享空间13栋,引进文森漆艺、髹七艺术等10余个专业团队入驻。
走在村落中,老屋外墙悬挂的“大漆研学工坊”标识格外醒目,屋内陈列着以城口大木漆创作的现代漆画作品,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在这里巧妙融合。
松柏问山大漆艺术村落内,负责人正在介绍基地特色。记者 刘冲 摄
据统计,该项目已带动村民务工28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8000元,实现了闲置资源与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在多年发展过程中,村集体通过房屋租赁、土地流转、资产入股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8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30万元。
松柏问山大漆艺术村落内,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一位随团记者在走访后表示:“今天在两个乡镇看到的,是山区发展的两种不同路径。治平乡依靠的是像寇广健这样的人扎根乡土二十年的坚守,让高山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北屏镇则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这两种模式,都在探索着属于山区特有的发展节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