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市政协委员提案答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42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10 10:21
发布时间:2024-07-10 10:2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427号提案答复的函

渝文旅函字〔2024〕173号


程途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进渝东南地区旅游联动发展的建议》(第0427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民族宗教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渝东南武陵山区是我市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旅游风景道和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的重要建设范围,在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良好基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渝东南各区县、市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体化构建协同体系,一盘棋深化文旅融合,渝东南武陵山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二、已开展的工作

(一)推动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一是争创国家级文旅新名片。立足渝东南武陵山区资源优势,强化品牌示范,推动文旅融合、城乡协同,打造乌江画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和生态康养基地,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截至目前,渝东南6区县已创建国家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30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6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市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2023年,涪陵区—武隆区—丰都县、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渝东南文旅融合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二是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市级层面相继印发出台《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行动计划(2023—2027年)》《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积极引导各类文化项目、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市文化旅游委积极引导培育新业态新产品,命名石柱天上黄水大剧院为市级室内演艺新空间,推出川河盖露营基地、仙女山树顶漫步、石柱康养体验3日游等露营地、旅游新玩法、自驾精品线路TOP10,推荐桃花源、鞍子苗寨等11个景区、村镇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三是展现文旅协同新风貌。充分发挥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平台作用,成功举办2023武陵文旅大会、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艺术节、2023武陵山国际森林音乐季、2023武陵非遗活动周、2023武陵文旅城市巡展推介等系列活动,召开提炼渝东南特色民族文化标识专题座谈会,发布“世界遗产之旅”“文化体验之旅”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向民歌大赛获奖选手授予武陵山原生态歌舞文化推介官聘书,不断凝聚区域协同发展合力,提升“大武陵”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快渝东南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一是推进航空枢纽建设。黔江机场T2航站楼正式建成投用,航站楼面积扩增至1.2万平方米,新增1条垂直联络滑行道、7个C类停机位及配套设施设备,机场运输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武隆区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开工建设“傲得航空飞行器研发生产及配套项目”。2023年,黔江武陵山机场、武隆仙女山机场新开通“合肥—黔江—拉萨”“重庆—黔江—温州”“宁波—武隆—丽江”“长沙—武隆”“广州—武隆”等多条航线,持续拓展国内客源市场。

二是加快高速路网建设。市政府正式批复《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23—2035年)》,新增涪陵至湖北利川、彭水至酉阳至永顺等高速公路,进一步增强路网覆盖,畅通对外通道,形成“四环二十二射六十联线”高速公路网布局。渝湘复线高速机电工程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正向年内通车目标冲刺。

三是推动数字文旅建设。市文化旅游委全面实施数字文旅建设,积极推进惠游重庆、巴渝文物、公共文化优享等应用建设,升级景区智慧文旅系统,加快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跑道建设。指导市文化和旅游协会完成市级智慧旅游景区评定办法修订完善,武隆喀斯特旅游区被评为2022年市级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渝东南11个单位被命名市级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度假区),10个村镇纳入市级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创建单位。

(三)促进渝东南文旅产品开发与商贸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引领,按照国际消费中心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商文旅体健融合发展城市三个层级,统筹开展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确定黔江区作为第二批开展商文旅体健融合发展试点城市并给予资金支持。大力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新动能,龚滩古镇、酉州古城商圈纳入第二批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二是鼓励特色文旅产品开发。市文化旅游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重庆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鼓励市场主体开发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十四五”以来,市民族宗教委安排资金300万元支持民族手工业创新发展,传承发展土家织锦、苗绣等优秀民族手工艺品。市文化旅游委依托非遗项目在渝东南建立多个鲁渝共建非遗工坊,推进彭水苗绣、酉阳酉州苗绣等系列产品开发。成功举办四届“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暨外事礼品征集活动,不断提升全市文旅产品开发水平和创新活力。

三是强化优质文旅商品推介。市文化旅游委联合黔江、涪陵、武隆、彭水等区县政府及武陵文旅公司,共同建成武陵文旅推广中心,打造集展示推广、信息咨询、数据采集等功能于一体的武陵山区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和对外形象窗口。渝东南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濯水古镇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全面展现渝东南2区4县非遗保护成果。市级各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庆老字号”等保护认定工作,在全市开展重庆旅游美食“渝味360碗”评选,持续做亮旅游知名产品品牌。大力举办第十一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八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充分利用各类行业展会、商品博览会等平台,加强渝东南武陵山区优秀文旅产品展示推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委员建议,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支持渝东南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在全面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互促共进、联动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四个重大”清单调度力度,按分工抓好对应区县“一县一策”的推进落实、指导服务工作。2024年将重点支持渝东南重点景区、度假区品质提升,渝东南标志性文化符号提升打造等事项。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对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标准,加强沟通联动,力争出台市级层面相关政策措施。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将按照公共文化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结合渝东南地区发展定位,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市级文化旅游专项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强对彭水县、酉阳县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资金支持;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打好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营销奖励等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推动渝东南地区旅游联动发展。

三是推动项目建设。聚焦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深入开展全市旅游存量项目盘活工作,开展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试点区县培育,定期发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名单,加快彭水红三军长征驻地遗址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鼓励支持渝东南地区充分挖掘文旅资源禀赋、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推动商文旅体联动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7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