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市政协委员提案答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98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10 10:30
发布时间:2024-07-10 10:3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988号提案答复的函

渝文旅函字〔2024〕180号


市政协联络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让荔枝古道绽放时代光彩的建议》(第0988号)收悉。经与涪陵区政府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蜀道是中国最早开辟的跨地域国家道路,建立起中原与西南的实体联系,并经历两千余年的历史传承与沿用,见证了古代中国关陇地区与巴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持续交流、交融、交往的互动过程,在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组织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初步调查,根据唐宋以来巴蜀出川入陕、入楚等道路的发展演变,重庆涉及蜀道的文物资源主要为“荔枝道”。蜀道呈“北四南三”的分布格局,其中“荔枝道”是蜀道“南三段”中最东段,北与子午道相通。其发轫于春秋,发展于秦汉,至唐代设置官驿,以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声名盛极。宋以后,“荔枝道”形成“水陆两程、两干三支”格局,从重庆涪陵至陕西汉中西乡县。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工作

我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蜀道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以蜀道相关文物资源为代表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配合建立川陕甘渝四省市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蜀道保护利用规划的顶层设计研究。2023年9月,我委参加国家文物局在四川广元召开蜀道保护利用座谈会,并作蜀道重庆段保护利用情况汇报。随后我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蜀道保护利用工作,并及时召开蜀道重庆段保护利用专家咨询会,进一步明确将“荔枝道”纳入蜀道保护的工作路线图。搭建工作专班,细化分工,打表推进,由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牵头,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具体执行、各有关区县文物部门配合,落实考古研究、资源普查、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等各项工作。

(二)梳理资源,加强文物保护

近年来,我委组织开展了蜀道(荔枝道)重庆段相关考古调查,发现了长寿温山县城遗址、开州县坝遗址、垫江大通寺遗址等一批沿线重要考古遗存,并于2024年3月启动蜀道(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完成《蜀道(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工作方案》编制,为蜀道(荔枝道)的线路走向、兴衰历史研究提供更多实证参考。据初步统计,我市现存古道类不可移动文物260余处,其中蜀道相关不可移动文物20余处,文物资源类型有古道遗址、古建筑、古桥梁、石窟寺及石刻等。累计投入文物保护资金近8000万元,先后围绕垫江县峰门铺、成都—万县古驿道(梁平段)佛耳岩段和赛白兔段、石柱县巴盐古道、万(州)梁(平)古驿道孙家段及沿线古桥(普济桥、廻龙桥)、成都—万县古驿道(万州段)等一批重点文物开展10余项修缮、排危及环境整治工程,有效保护“荔枝道”沿线的代表性遗存。

(三)深化研究,释放文物活力

2024年初,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完成《考古中国:蜀道工作计划(2024-2028 年)》,并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将川、陕、甘、渝四省区联合申报的“蜀道考古”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依托文物调查及已实施的10余个保护工程成果,大力推进相关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垫江县利用峰门铺生态修复和文物保护项目,建成垫江县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文旅休闲打卡地,探索通过古道文物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及文旅融合。梁平区完成万驿道佛耳岩和赛白兔段保护修缮及排危项目,建成成万驿道荔枝古道景区,开设古道陈列馆,依托公路服务设施等积极宣传地方古驿道和交通史,融入百里竹海旅游景区建设。涪陵区作为荔枝道的起点城市,现有行政单位“荔枝街道办事处”、地名“荔圃路”等蜀道资源,利用涪陵—垫江古驿道起点的石刻、牌坊等文物,活化利用为“荔圃春风文化园”,设置荔枝古道起点标识。

(四)加强规划,推进蜀道申遗

积极推动申遗,全面评估“荔枝道”遗产的各项价值,深入开展“荔枝道”价值阐释研究,完成“蜀道(荔枝道重庆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填报工作,申报资料已于2023年10月提交国家文物局。坚持规划引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保护“三江四廊”文化线路,其中包括蜀道“荔枝道”相关内容。强化后续工作,委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中国蜀道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于2024—2030年围绕“荔枝道”价值阐释、考古研究、规划编制、保护工程、展示利用、数字化、人员培训、宣传推广等专题开展系列工作。

三、下步工作

当前,“荔枝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因受历史上重复修筑、拓展等影响,还存在着部分区段线路认识不完整、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文物资源亟待整合等问题。下一步,我委将深入阐释“荔枝道”文物资源价值,赋予“荔枝道”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质,展现“荔枝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让荔枝古道绽放时代光彩。

(一)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蜀道相关文物资源涉及川渝陕甘等多个省市,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建立蜀道保护利用工作统一部署、联席管理、分级实施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川渝陕甘蜀道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动,借鉴丝绸之路、大运河等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蜀道相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督促相关区县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建立跨区县的协同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蜀道重庆段文物、古树名木与生态景观保护,不断拓展蜀道保护范畴,持续推进蜀道重庆段重要点段和沿线文物保护展示利用,按照培育蜀道重庆段考古遗址公园、打造蜀道重庆段文物主题游径的工作思路,高规格、高质量开展蜀道重庆段保护利用工作。

(二)全面厘清文物资源

实施蜀道(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统筹配置开展工作,系统收集与梳理蜀道(荔枝道)文物资源的现状、内涵、价值、保护利用等信息,全面收集与“荔枝道”相关的历史文献、石刻题记、出土文献、考古文献以及文物资源信息等,梳理其中涉及“荔枝道”线路走向、郡县治所、重要寺庙、关键驿铺等历史信息,摸清文物家底,更新文物名录,形成科学档案,根据保存状况、文物价值等合理提升蜀道重庆段文物资源保护级别,做好蜀道文物资源后续保护、巡查。

(三)推进联合申遗工作

实施《考古中国:蜀道工作计划(2024-2028 年)》,开展“温山县城遗址”“清水县城遗址”等2项考古发掘,强化多学科合作,开展综合性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扩大蜀道研究的国内外影响,讲好蜀道重庆故事。基于系统调查和重点考古研究开展《蜀道重庆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实施路径,建立系统性工作框架,科学有序开展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支撑蜀道申遗工作。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7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